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18052352
明代后期,“一条鞭法”推行,黄册制度逐渐松弛。清代废止黄册制度后,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摊丁入亩”后,户口不再作为征税的依据,户籍最终也永停编审。据此可知,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演变(     
A.使传统户籍制度失去了财政的功能B.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
C.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促使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强化
22-23高二上·辽宁营口·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续汉书》关于秦汉乡官职能的记载中说道,他们“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收赋税”“主民收赋税”。江陵凤凰山汉简也有印证乡官“主民收赋税”之语。史书及出土材料的记载可说明,秦汉时期(     
A.乡里行政的核心是经济职能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C.基层赋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D.乡里民众流动管理日趋严格
2023-11-22更新 | 11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如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
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
A.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
C.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2024-03-02更新 | 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述及中国古代重要的赋役制度,唐初,“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唐中后期,“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明嘉隆后行一条鞭法,“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于是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清康熙五十一年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上述材料表明(       )
A.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B.农民赋役负担逐渐减轻
C.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2023-11-11更新 | 6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