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2 题号:18171976
历史事件或事物之间存在下列三种联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如图所示: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上礼刑关系的发展,也大致如此,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礼刑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的礼刑并存、秦至汉的礼刑对立、魏晋至明清礼刑相结合
B.商周时期的礼刑并存、东周到秦的礼刑对立、两汉至明清礼刑相结合
C.商周时期的礼刑对立,东周至秦的礼刑并存、两汉至明清礼刑相结合
D.商周时期的礼刑结合、秦至汉的礼刑并存、魏晋至明清的礼刑相对立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春秋后期,齐国管仲学派提出“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大治”,又认为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这说明管仲学派(     

A.主张刑主德辅B.强调严刑峻法
C.倡导礼法并用D.认同礼法合一
2024-01-29更新 | 4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子产铸刑书在春秋时期引起了强烈的影响,由此《左传》将此事载入了史册。子产铸刑书(     
①发生在郑国                    ②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③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④确立了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2-28更新 | 9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与殷人不同的是,周人已不再狂热与盲目地崇天敬神,他们逐步将关注的重点由天上转向人间,把“德”作为评判礼制施行的重要标准。由此可知,这一转变(       
A.反映周人宗教意识的淡化B.受到儒家仁德观念的影响
C.凸显世俗政权的人文关怀D.为代商而立提供理论基础
2023-11-30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