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9 题号:18218563
唐前期实行“以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后改行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明朝后期,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清康熙五十一年规定“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反映出(     
A.征税标准日趋复杂化B.百姓赋税负担日益沉重
C.赋税种类逐步多样化D.人身依附关系逐步松弛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如图为1368年明政府“均工夫”办法的相关规定。该办法(     
田一顷出丁夫一人,不及顷者,以他田足之,名曰均工夫。寻编应天十八府州,江西九江、饶州、南康三府均工夫图册。每岁农隙赴京供役三十日遣归。田多丁少者以佃人充夫,而田主出米一石资其用。非佃人而计亩出夫者,亩资米二升五合。
A.按田亩多寡征派徭役B.充分照顾佃农的权益
C.以遏制豪强势力为出发点D.先局部试行再向全国推广
2024-05-24更新 | 13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唐朝的租庸调法规定“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而两税法则改为“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变化(     
A.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有助于增强劳动力的社会流动性
C.推动了“不抑兼并”政策的实施D.有效保障了普通百姓的劳动时间
2022-12-05更新 | 15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隋炀帝时期除租调以外,“盛修舆辇辂旌旗羽仪之饰,课天下州县,凡骨角齿牙皮革毛羽可饰器用,堪为蟹匹者皆责焉。征发仓卒,朝命夕办,百姓求捕,网罟遍野,水陆禽兽殆尽,犹不能给。”这种现象(  )
A.折射出税收范围的不断扩大B.反映了租庸调制难以继续维持
C.为社会矛盾激化埋下了隐患D.表现了自耕农租佃形式多样化
2024-01-02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