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清末新政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 题号:18240854
学制大变革

材料一   “西方事事有学,处处有学,国家用人皆取自专门学校,应请各省悉设学堂,自各国语言文字以及种植、制造、商务、水师、陆军、开矿、修路、律例各项专门名家之学,博延外洋名师教习,三年小成。……其他工艺各徒,皆取最精之国,从而取法。”

——选自1895年张之洞《吁请修备储才折》

材料二   保邦致治,非人无由…….要之皆就已有之人才而甄拔之,未尝就未成之人才而教成之……非育才不能图存,非兴学不能育才,非变通文武两科不能兴学,非游学不能助兴学之所不足。

——选自1901年张之洞、刘坤一《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

材料三   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之洞等人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学堂的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摘自徐惟诚著《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   《癸卯学制》(1905年)明确设定了各类学堂及其培养目标,如表所示:

各类学堂培养目标
初等小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高等小学堂以培养国民之善行,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以童年皆知作人之正理,皆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
普通中学堂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以各学皆有专长为成效大学堂,通儒院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通儒院以中国学术日有进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成效
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
初级师范学堂拟派充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二项教员者入焉。以习普通学外,并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以全国人民识字日多为成效
高级师范学堂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以上项二种学堂师不外求为成效。

——摘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


问题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观点上的异同。
(2)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中两份奏折产生的历史背景。
(3)谈谈你对“清末学制改革”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商法是由中世纪的国际商法向国家制定法发展的一个时期。受法国《奥内隆法典》、意大利《威尼斯航海条例》等商法的影响,英国开始了商人法的制定和执行,议会、都铎王室政府(枢密院)、商人法院以及商人行会组织等都参与了商法的制定和完善。这一时期制定的商法包括公司法、买卖法及行业内部规范、票据法、保险法、海运管理制度和与外国签订的一系列通商条约等。商业和商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增强了英国的经济实力,为英国成为海上强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吴磊《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商法研究》

材料二   在内外压力下,晚清一些督抚大臣,如张之洞、李鸿章等均上奏要求仿照欧美等国制定商律。19世纪八九十年代,民族资产阶级希望仿行西法建立自己的法制。1903年,清政府命载振(满族王室的贝子爷)、袁世凯(当时是北洋大臣)和伍廷芳起草商律。12月,起草完毕定名为《钦定大清商律》,由《商人通例》和《公司律》组成。其中《商人通例》9条,主要就商人从商的资格、商号及商事账簿管理等进行规定,第三、四条专门规定了女子从商的资格。《公司律》131条,主要规定了公司的种类和运作方式,其中确立了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独立产权制度等。在公司的安全运行制度方面,《商人通例》中没有涉及,《公司律》中也规定甚少。

——摘编自张雪菲《晚清《钦定大清商律》的立法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都铎王朝时期商法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英国都铎王朝时期商法相比,晚清政府制定《钦定大清商律》具有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钦定大清商律》和英国都铎王朝时期商法具有的相似影响。
2021-04-10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大臣出洋考察团从人员选拔到资金筹措,无不超过以往的规格。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加入考察团的数十名参随,大多为时代精英,不少具有留学经历。考察团在考察过程中,清政府的驻外使节负有接待之责,他们积极推荐留学生、联络外国政府。考察团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弥不关注,大致做到了谕旨中“考求一切政治”的要求。以端方、戴鸿慈一路为例,考察的国别达十五国之多,银行、公司、学校、工厂、监狱等皆属于考察之列。考察团在考察过程中,各国政府普遍予以热情接待。

——摘编自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

材料二 中国各类代表团出国考察(单位:次)

时间中央党政代表团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经贸专题中央领导部委办代表团代表团
1977.71979.667247143173335

(注:表中不包括军事出访代表团和地方党政出访代表团)

——摘编自黄一兵《邓小平与新时期改革事业的启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五大臣出国考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析与清末相比,“文革”后中国代表团出国考察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中国考察团出国考察带来的启示。
2021-09-03更新 | 4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清政府进行了司法制度改革。首先,初步确立司法独立的原则,此前中国政刑不分,地方行政机关、中央的刑部、大理寺等均享有审判权。1906年,中央确立分权原则,刑部改为负责司法的法部,大理寺改名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的审判机关,并负责法律解释。1910年,颁布《法院编制法》等,规定全国审判机关的分类以及独立监察机关的配置,规定了公审、陪审、预审、回避、起诉执刑等项制度。……在《大清律例》的基础上制定《大清现行刑律》作为过渡性质的法典,同时制定《大清新刑律》,其中取消了某些法律特权。其次,改革传统的法律结构,彻底打破诸法合体的封建法规,将商法、诉讼法、民法等独立起来。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分析晚清政府司法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进行司法制
2022-03-28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