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18293438
自洪武九年开始折纳上交物品至洪武十七年正式出现折色概念,以折色物品征收田税一直存续于整个明代,为保证田税折色征收与实物米麦价值的一致性,严格规范本色与折色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下表)。明代的这一做法(       
夏税正色米、麦银:钱:钞:米=1两:1000文:1贯:1石
棉苎:米:麦=1匹:6斗:麦7斗
麻布:米:麦=1匹:4斗:麦5斗
注:云南以金、银、布、贝、漆、丹砂代折秋粮(洪武十七年)绢
折色钱、钞绢
秋税正色
折色钱、钞绢
A.促使朝廷的财政收入明显增加B.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C.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D.确立了白银的主币地位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表是关于“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出现次数次/年
康熙朝1201.97
雍正朝463.54
乾隆朝641.07
嘉庆朝100.40

A.商品经济的发展B.赋役制度的改革C.土地制度的变革D.人身关系的变化
2021-11-06更新 | 12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明万历年间,推行一条鞭法,财政收支、丁粮征收及官府征发徭役均以银计算,计亩征银。此举在客观上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租佃制度的发展
C.将加快土地兼并的进程D.一定导致银贵钱贱现象
2021-12-01更新 | 14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新唐书》记载:“(杨)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这些规定
A.必然加重小农经济自耕农的经济负担B.客观上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有利于消除不同民族间经济发展差异D.通过税收货币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1-02-02更新 | 1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