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 清末新政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5 题号:18491136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在内容上具有渐进性,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性,在范围上具有全国统一性、被称为“现代素质教育的肇始"。下列选项中,体现“在范围上具有全国统一性”的举措是(     
①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②1905年,设立学部
③1912年初,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④1929年,颁布《考试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知识点】 清末新政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文章说:“广东顺德李昂新,年已八十有二,向学之志,至老不衰,尚欲前赴东瀛考求工业,禀由学务处批准嘉奖”。这反映了当时(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
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观念变动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
2023-05-25更新 | 65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从 1904—1907年间各省先后共成立了18家铁路公司。各铁路公司不论是官办、官督商办还是商办,无一例外地提出“以自办为宗旨”。最早提议自办川汉铁路的四川总督锡良,为自办做了解释:“所谓自办者,即不招外股,不借外债之谓也。”这说明了(     
A.清末新政取得重大成就
B.实业救国思想成为主流
C.民族民权意识得到了发展
D.形成了较完善的铁路体系
2024-04-08更新 | 8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1910年,曾坚定支持科举制改革的梁启超发出言论:“所恶乎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此种言论与当时士人多有契合。以上材料可用于探讨(       
A.清政府立宪运动的局限性B.维新变法运动的后续影响
C.科举制对时代潮流的迎合D.清末教育体制改革的局限
2023-04-10更新 | 1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