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1907148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根据地,是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面对1941年以后的严峻形势,各根据地军民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的生活,调动其生产和抗日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富农和地主的利益,联合其共同抗日。

——摘编自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19464月,陕甘宁边区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这个文件对整个解放区都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明确规定了政权建设中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原则。村(乡)、区、县人民代表会议的建立,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始阶段,一般都以贫农团和农会作为临时政权机构,之后才召开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村(乡)、区人民代表会议,作为村(乡)、区的正式权力机关,并由人民代表会议选举政府委员会。在村(乡)、区人民代表会议基础上,又召开县一级的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县政府委员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最突出的进展是实行“海选”,即村主任领导人完全由村民提名和选举产生。“海选”是授权机制的一大突破,即村委会干部的权力由本村村民所授予,从机制上保证干部更好地为村民负责和服务。当村主任由指定候选人和上级派定候选人变为村民直接提名和选举村主任后,实际执掌村庄公共权力的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举方式由少数党员选举的方式受到冲击。为此,在一些地方,村支书实行“两票制”和“两推一选”制,其共同特点是扩大村党支书的民意基础。中央甚至提倡先选村主任,选不上村主任就不要再参加选村支书了。

——摘编自徐勇《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解放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异同。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1947年7月《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收效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土地法大纲》颁行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担心”和“不必要担心”的内涵。
2023-05-10更新 | 11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为了使华北区的工作实现党、政、军、财的统一,1948年5月,中共中央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区合并为华北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中央局合并为华北中央局,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积累政权和经济建设的经验,为建立新的中央政权做准备。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认为新政权的组织既不能照搬苏联,也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议会制,而应是通过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通过代表大会选出政府领导人,制定各项施政条例。但在刚刚接管的新城市,群众尚未被充分发动起来,不能召开名副其实的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只能召开协商性质的、主要对群众起联系作用的各界代表会议,然后待机实行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华北区是首先按照这一设想进行政权建设运作的。

材料二   在第一届国民大会中(1948年),大会原本尚有修宪之主张,后来在未更动宪法文本的方式下,增订《动员“勘乱”时期临时条款》。为了使相关法案能获得国民党外人士的支持,蒋介石于1948年4月9日约见民社党主席张君劢,“研究国民大会提议勘乱时期授权政府紧急措施案。张始则犹豫,继乃赞成,终则要挟以经济援助”。在几经协调之后,莫德惠等771位代表于15日,向大会提请制定《动员“乱”时期临时条款》。经代表讨论决议,大会于18日通过增订《动员“裁乱”时期临时条款》,总统拥有紧急处分权。王世杰指出“此一条款给予总统以紧急命令权,对于财政、经济可发紧急命令,对于非常危难,可宣布戒严。此一条款之起草及在国民大会通过,我均负有特殊责任。”

——以上材料均选自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十六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48年,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区政权建设的构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48年国民政府第一届国民大会反映的实质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2-10-31更新 | 11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国家政治制度

材料一   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这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须适应国情,但另一方面,这种适应必须是一种动态的适应,即:政治制度必须随国情的变化而变化。国情是可以改造且需要改造,应当不断地改造国情,使之永远处于去劣存优的变化之中。对国情的这种改造其实是一种量的变化:当国情改变的量的积累最终导致质的变化时,政治制度就要随之发生变动以适应变化了的国情,如果政治制度不随国情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勉强建立,仍难以持久。

——摘编自檀江林、汪少波《理想的幻灭: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夭折与反思》

材料三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51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联邦宪法对政府权力“两向分割”的内涵,并简要评价“两向分割”。
(2)阅读材料二,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说明为何“政治制度必须随国情的变化而变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归纳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
2022-08-01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