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 清末新政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90 题号:1909588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设主义”   

之集体之个体
1911年《留美学生年报》创刊号介绍美国留学界情:形,强调"建设主义"是留美学界之一大特色。所谓"建设主义"有三重意涵:其一,留学生多修实用之学;其二,美国为"大建设之国",建设精神处处可见,在此留学不能不受此影响;其三,中国即将步入建设时代,铁路开矿政治法律,莫非建设事业。
1911年留美学界之专业统计
一、选修人数25人以上
通常大学科50人,铁路工程50人,农业38人,科学34人,矿业27
二、选修人数-1525
商业:23人,机器工程23人,化学工程19人,电学工程15人,理财15
三、选修人数515
法律12人,政治11人,教育10人,化学9人,医学6人,语言6
四、选修人数15
神学4人,哲学3人,音乐2人,牙医1人,森林1人,建筑1

——据朱庭祺《美国留学界》

1911年初到美国留学的胡适给好友写信道)弟初习农后以本年所习大干属文学,且自视性与之近,有改习arts(文科)之意,今则立定志向,不再复易矣。其故盖以弟若改科,必专习古文字,然此是小技,非今日之急。……“文学救国”今非其时,故不欲为。

——《胡适许怡荪通信集》

1917年胡适在归国日记中感叹)吾数月以来,但安排归去后之建设事业,以为破坏事业已粗粗就绪,可不须吾与闻矣。何意日来国中警电纷至,南北之纷争已成事实。时势似不许我归来作建设事。

——《胡适日记全编》

评述1910年代留美学界的“建设主义”。
2023·山东济宁·三模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清末新政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6年《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指出,革命就是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其击之”。这一方略出台后引起了重要反响。

1907年初,杨度在《中国新报》上连载了《金铁主义说》一文。他认为“其所谓民族者,亦为广义上之文化民族,而非狭义之血统民族”。杨度认为满族由于接受汉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国家,强调“中国之在今日世界,汉、满、蒙、回、藏之土地不可失其一部,汉、满、蒙、回、藏之人民,不可失其一种,一有变动,则国亡矣”。

同年8月,章太炎在《民报》第15号上发表《中华民国解》文,旨在反驳杨度的《金铁主义说》。他认为;“文化相同自同一血统而起,于此复有殊族之民受我抚治,乃得转移而翁受之;若两血统立于对峙之地者,虽欲同化莫由……满洲之同化,非以受我抚治而得之,乃以陵轹颠覆我而得之,二者之不可相比。”章太炎进一步指出清朝统治者“当退黜与夷狄等耳”。

1906年末,宪政考察大臣端方在出洋归国后向清廷上《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其中谈到了革命党人:“一二不逞之徒,竟敢乘此时机,造为满汉异族权利不均之说……此种族革命之说,所以得乘间而入也。”端方建议清政府“请降明诏,举行满汉一家之实,以定民志而固国本。”此后,清廷吸取端方、李鸿章、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建议,在前期放开满汉通婚的基础上改革官制,取消各部郎官等满汉分设制度,原仅用八旗的职位也可用汉人。但在裁撤驻防(京)八旗的问题上,清廷内部产生了争议,最终决定逐步裁撤京外驻防八旗,取消旗人特权,但保留驻京八旗。但在取消部郎官等满汉分设后,各部尚书中仍是满人居多,京外驻防八旗的裁撤也进度缓慢。

——摘编自郑大华《论清末革命派和立宪派在“民族建国”理论上的分歧与争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拟订后所引发的争论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10-15更新 | 134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节选自张之洞于1904年创作的《学堂歌》,其目的是“感发其忠爱之忱,鼓励其自强之志。”

第十段
波兰灭,印度亡,犹太遗民散四方。
埃及国,古老邦,衰微文字多雕丧。
越与缅,出产旺,权利全被他人攘。
看诸国,并于强,只因不学无增长。
中国弱,恃旧邦,陈腐每被人讥谤。
第十一段
第一戒,抛烟枪,壮夫志气皆销亡。
第二戒,缠足放,刖刑残废也相仿。
第三戒,风水妄,不敢开山与通江。
第四戒,惹祸殃,切莫闹教起风浪。
第五戒,鄙外洋,切莫自大学夜郎。
顽固见,须扫荡,中国方可望发扬。
第十二段
维新党,多躁狂,奉劝少年须安详。
民权字,莫狂妄,法主暴虐乱民张。
我伦理,莫逾荡,外国爱亲敬君王。
看日本,改西装,孔教汉学最尊仰。
女平权,莫改常,外国议院无女妆。
好兄弟,不问墙,何况背主取灭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14更新 | 76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回望1905


事件概况
日俄战争日俄战争的胜负,以实例向中国人“证明”了立宪优于专制,也就结束了以俄国还是以日本为学习典范的长期争议。
废除科举1905年中国已有新式学堂8277所,力主废除科举制度的袁世凯等人地位上升。日俄战争所带来的亡国危机也促成了科举制的废除。
邹容之死邹容的《革命军》一经出版,即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反响,被誉为“中国的《人权宣言》”,短时间内即出版29次,发行上百万册。邹容也因此遭到了清政府的追查与迫害和革命家章太炎一同被投入了监狱。1905年4月3日,邹容死于狱中。
孙中山与严复会晤1905年孙中山来到英国,特地前往拜访严复。两人交谈的中心内容是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
社会主义早期传播同盟会评议员朱执信在《民报》第二、三号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及其思想主张。

根据上述材料,请为1905年的社会状况拟定一至两个关键词并加以解索。(所拟定关键词须简明扼要,既可涵盖整体社会状况,亦可针对某-社会领域)
2022-01-17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