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5 题号:198303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严复与梁启超都是近代中国具有极大影响的宣传家,在维新变法时期,由梁启超担任主笔的《时务报》与严复创办的《国闻报》南北呼应,作为同业,他们二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政治上的一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等人仍然坚持君主立宪,走改良主义道路,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极为恐惧。辛亥革命爆发后,梁启超认为中国需要循序渐进,而袁世凯当初的民国是比较符合梁启超理想的。所以民国初年他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但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扼杀了梁启超的政治理想,梁启超于是转向倒袁。而严复在戊戌政变后继续固守自己的立宪主张,甚至在二十世纪初参加了为袁世凯复辟做鼓吹工作的“筹安会”。……在袁世凯帝制复辟发生之前,严复对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贡献,基本上持肯定态度。他曾致信梁启超说:“连日晤谈甚欢,引为平生快事。近年来,国家多故,朝野不宁,然治之之道,确如老弟所言,必先安内固本,尔后方克对外。”经过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等一连串重大变局之后,严复由于政治上的孤立,加“以肺疾缠绵,几于闭门谢客”,使他日益限于保守落伍,其间也自然关涉那些与他有过一定关系的人和事,而对梁启超的议论与评判尤多。晚年严复依然承认,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梁启超确实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他曾写道:“吾国自甲午、戊戌以来,变故为不少矣。而海内所奉为导师,以为趋向标准者,首屈康、梁师弟。顾众人视之,则以为福首,而自仆视之,则以为祸魁。……今夫亡有清二百六十年社稷者,非他,康、梁也。”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严复与梁启超“保持着政治上的一致”的重要史实。
(2)依据材料,指出严复对梁启超历史地位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   周世宗柴荣的改革处在极为特殊复杂的背景下,政权更迭频繁,割据势力众多,互相征伐,致使百姓无以为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柴荣一即位就下诏招贤纳谏,搜罗人才,凡是“怀才抱器出众超群”的人就设法搜罗重用。下诏让军中年老多病愿归家务农者一律放免回家,这项措施使五代各朝把大批农民无休止地束缚军队中的现象有了改观,既有利于农业生产,更大大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周世宗鼓励开垦荒田,并把无主荒田分配给逃亡人耕种,并允许他们向政府请求承佃耕种,使农民乐意还乡,激发了生产积极性。周世宗针对日益发展的寺院势力给予了限制和打击,迫使大批僧侣还俗,从而大大抑制了寺院势力的发展。周世宗对刑法也进行了改革,他要求做到“狱讼无冤、刑戮不滥”,亲自裁决政事,执掌赏罚大权,并要求自己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此外周世宗还进行了扩建京城、订定历法、音乐以及改革科举弊端、搜访遗书的工作。周世宗在位不满六年,死后周朝只存在了几个月就为北宋取代,他的改革也由此结束。

——改编自柴达、刘晓光《浅谈周世宗改革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世宗改革的影响
2020-04-08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内战结束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清教徒取得了国家政权。此后近20年,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并进行改革,成为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大变革的预演。议会下令创办了一些新学校,建议每一个大城镇中至少有一所大学或学院,济贫院的孩子每天也要学习2小时。财政拨款18000英镑用于提高教师待遇,减少教师流失甚至紧缺情况。课程设置上,建议学校教授逻辑、修辞、历史、英文、哲学、法律、算术、地理、数学、音乐、天文、诗歌和医药。国家除了资助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感知的重要性,反对死记硬背等思想。但因其教育改革目标过于宏大,加之王政复辟,改革进程很快中断。

——据喻冰峰《清教革命背景下的英国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教革命期间英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教革命期间的英国教育改革。
2023-05-01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绝大多数书院仍然教习八股文。甲午战争前,郑观应等提出了“仿照泰西程式”改革书院的主张。甲午战后,梁启超等大声疾呼“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发布上谕将全国各书院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高等学堂、中等学堂、小学堂。全国各省书院改为学堂者约二十余所。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名上奏,提出“今日书院积习过深,……必须正其名曰学,乃可鼓舞人心,涤除习气”。清政府再度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全国范围内再次掀起了书院改学堂的热潮。至清朝覆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1600余所书院改为各级各类学堂。

——摘编自邓洪波《晚清书院改制的新观察》等


(1)概括晚清书院改革的特点。
(2)简析晚清书院改革的影响。
2022-02-26更新 | 2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