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西方的文官制度 >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20032459
探究二 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摘编自程西筠《由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士: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

材料二   英国文官制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部门和部际磋商之间,为处理专门问题设立的部际委员会往往成为扯皮的场所,迄今还没有看到谁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大量官僚主义的现象严重存在,似乎不在中央各部,而在庞大的管理社会福利的政府机构之中。这里人员众多,规章烦琐,行政开支浩大,工作差错最多,是英国行政管理上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摘编自冉隆勃《文官制度在英国政治中的特殊作用》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美等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特点。
【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存在的问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簿,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之事,逐月检查;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摘编自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最大胆的举措是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了革命性的变革。如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

——摘编自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
2022-09-20更新 | 11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英美的政治演进

英国美国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1649年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英国革命发展的顶峰;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独立;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英国的文官制度改革

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其次,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1968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新的改革。首先,规定除常务次官外,各部增设一名政策顾问,负责研究部内的长期政策和计划,并保证现有政策的执行。其次,凡新录用的行政级文官须经两年的见习期,在文官学院学习两期为时20周的课程。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行政制订、财政管理等。3040岁左右的文官都要学习决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电脑使用等课程。

——整理自范文超《英国文官制度变迁初探》


(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政治演进方式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环境变化与政治制度变革的关系。
2022-10-19更新 | 1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但这一制度以默认的方式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由于国王仍握有录用官员职权,为了恢复封建统治,他便利用手中权力,大肆封官,笼络人心……到19世纪,英国两党制日益成熟……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的政党就会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公开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和内阁的变迁,都会带来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陷入混乱。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开始长期执政。他们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廉价政府,以便提高行政效率。因此,19世纪50年代起,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开展全面改革工作。

——摘编自王铭《英国文官制度述论》

材料二   由于英、美两国在国家结构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方面的不同,两国文官制度存在较大差异。1855年和1870年英国两次颁布枢密院令,正式确立了政府录用文官的通才原则:规定高级文官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学等。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等11门,任选6门。1833年美国确立文官制度的《彭德尔顿法》中指出,“文官考试必须带有专业性与实用性的特点”。英、美两国文官虽然都遵守着“政治中立”原则,但在政治地位上还存在着相对中立和绝对中立的区别。英国禁止文官参加政治活动,美国对文官政治“中立”与政治参与的限制相对较小。

——摘编自王晨《英、美文官制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美两国文官制度的差异。
2023-04-18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