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5 题号:20350893
在东亚世界存在着超越国境的称为“律令”的共同法律体系。如同罗马法或日耳曼法予以欧洲社会巨大影响那样,作为中国法代名词的“律令”也在一定时期内,发挥着维持东亚世界国家、社会的法律机能。关于秦汉时期“律”和“令”的认识正确的是(     
A.律令与乡约逐渐合流B.血缘亲疏是量刑原则
C.体现礼法结合的特点D.律和令都具法律效力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亲亲互隐”出自于《论语》,汉宣帝时期将其纳入法律,并进一步阐释与发展为“亲亲得相首匿”,互隐的范围由父子间扩大到夫妻之间、祖父母和孙辈间。这一现象表明汉代(       
A.儒学宗教化趋势增强B.用法律评价伦理道德
C.法律呈现儒家化趋势D.根除了宗法血缘观念
2023-01-06更新 | 9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云梦秦简·语书》中记载:秦朝对私斗、拾遗、私徙、游食、非时砍伐林木,还有投匿名信、巫蛊、户籍报不实,向大街抛秽物、灰烬等各种不良行为,均视为犯罪,并加以严惩。材料可用来说明秦朝法律(     
A.重视犯罪的具体情节B.形成完备的执法体系
C.具有轻罪重罚的特征D.维护了社会稳定局面
2023-11-30更新 | 4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从汉朝开始,国家规定将死刑的执行以及重要的诉讼活动限制在万物凋零的冬天举行。至唐朝,又补充了一条:对于叛逆罪及奴婢杀死主人的犯罪不适用于这一规定。这反映了
A.法律的儒家化B.天人合一观念消亡C.中华法系确立D.德治与法治相冲突
2022-03-05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