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20412036
古代中国赋役制度演变

史料一 民年七岁至十四出口赋钱,人二十三。二十钱以食天子,其三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

——《汉书》卷七

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并车马。

——《汉书》卷一

史料二   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

——清乾隆年间《嘉兴府志》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赋税制度有何特点。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有何积极意义。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更加严重,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脱离户籍到处流亡。……均田制遭到破坏,按丁征收的租庸调制也无法执行下去,导致国家财政税收大为减少。唐朝政府虽采取了各种措施,结果一切努力均告失败并造成了赋税制度进一步混乱,唐朝财政面临崩溃。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唐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税收,实施“两税法”。规定:“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产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往而行商者,在所郡县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其租庸杂役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即公元766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置赋、地两税以总之,以一其名,此外敛者,以枉法论”。“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根据税法资料整编

材料二 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广实行新的税法"一条鞭法",据《明史》记载: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将过去按户、丁出办徭役,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农民及各种负担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赋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废除了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办理征解赋役的“民收民解”制,改为“官收官解”制。

——根据税法资料整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实施两税法的背景以及两税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条鞭法的特点。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概括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体现的演革趋势。演革的趋势体现怎样的时代特征。
2020-12-30更新 | 2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学习小组在研究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时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开十(注: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银饼上的“怀集”是地名,唐时属岭南道广州。“怀集”银饼左下面有一圆形补疤,上缴国库前银饼必须验明成色和重量,据考证,该“补疤”是缴税或入库前校订重量后发现不足补加。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资料

材料二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以土地制度为基础,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西汉实行编户制度,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依据,农民从此向封建国家承担田租、算赋和口赋、徭役、兵役,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隋朝及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则是封建社会前期税收制度的集成和创新。唐中期以后采用了“两税法”,以财产和土地为征收的准则,统一了税收制度。宋朝时期,王安石构建的“方田均税法”,反映了公平税负的思想。明中期直至清初实行“一条鞭法”,把过去的所有征收项目合并起来征收,化繁为简,从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到清雍正年间,实行地丁合一政策。

——金玉佳《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


(1)材料一中的“银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有怎样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意义。
2023-12-06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就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中央,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了各种不同的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规定了生著死削的统一办法,制定了户主申报和典老(基层管理人员)审查核实的登记户口的程序。登记的内容有户主及成员的详细信息,祖宗三代出身情况及家内人员与财产类别等项内容……。唐朝还通过加强立法和法治,把户籍事务列入法治范围,从而加大了这一制度的控制力度。宋代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有土地要交地税,客户为无地佃农要交丁口税。地籍与户籍开始分离。地籍单独出现,而且与户籍并举,地位同等。明代户籍黄册与鱼鳞册的交相使用。明代中期张居正变法,实行“一条鞭法”,更重视地税,使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基本脱离,黄册制度陷于瓦解。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等
材料二 在20世纪之前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的户口和人口信息登记制度,二战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建立健全了这一制度。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人们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号码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济。……美国国会利用人口普查得来的人口总数决定各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此外,各州还根据这些数字来分配其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企业则利用这些数字来降低金融风险、定位潜在市场。
——材料汇编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与中国古代以社会控制为主的户籍管理制度相比,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
2016-11-27更新 | 8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