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2 题号:20658017
明朝中后期,随着白银货币化、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政府征派的赋役也用白银征收:田赋用白银征收,称为折色银;以银代役,则称为银差。随后,这种征税方式推行于全国,称为(     
A.两税法B.租庸调制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2023·浙江杭州·一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如表是元朝征收赋税情况表。由此可推知,元代(        
类别地区
北方南方
税粮分丁税、地税两种。民户纳丁税,每丁二石;其余户计纳地税,每亩三升,军、站户土地四顷之内可免税袭宋制。税粮要带征附加税,以抵偿粮食运输、保管过程中的损失,称为“鼠耗”,通常每石加收七升
科差分丝料、包银两部分,前者征丝,后者征钞只征钞,称户钞

A.农民税粮负担加重B.赋税制度有很大创新性
C.丝织技术显著提高D.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2023-05-06更新 | 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明朝“一条鞭法”将所有类型的土地都称为“田地”,用相对统一的税率进行征收。同时该法还废除了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征银的办法,规定所有税银一律由官府统一征收和解运,使征税方式由“民收民解”逐渐转变为“官收官解”。由此可知,“一条鞭法”(       
A.有效减轻了农民阶级的赋役负担B.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C.提高了公共财政体制的运行效率D.有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强化
2024-01-13更新 | 13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以男丁为征收对象,国家的收入取决于丁的数量。安史之乱后,政府按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将总额分解到各地,主要按田亩征收地税。从“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的转变(     
A.表明封建国家废除了人丁税B.体现了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
C.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反映国家对土地所有权控制的加强
2022-12-02更新 | 1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