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2078205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法律原则及内容,连并司法制度等,都是承继自《开皇律》。唐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格、式、典。“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唐朝以礼立法,相对于秦商鞅严苛立法,唐朝立法侧重于教化民众,立法相对宽松。同时礼教的精神也处处体现在唐律中,比如:在诉讼中明确禁止以下诉上,审判中减免拷讯等手段。

——摘编自郑显文《唐代司法自由裁量权的法律规制及其实践价值》

材料二   明太祖提出了“仿古为治,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乱世需用重典”的思想,并沿用了唐宋时期的律令模式,制定了以《唐律》为蓝本的明初律法。《大明令》和《大明律》,分别从国家政令和刑罚律典两个方面对当时的社会关系进行了约束和规范;其中作为国家“政典”的《大明令》更是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了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并成为明代数百年治国的基本章程。

——摘编自《<大明令>与明代的律令体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法律与明朝法律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明令》《大明律》的史学价值。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礼节民心,乐和民生。……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西汉·戴圣《礼记》第十九篇

材料二   魏以后儒者参与了制定法律的工作,因而儒家思想在法律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除秦、汉律外,历代的法典都出于儒者的手笔,并不出于法家之手,这些人虽然不再坚持反对法治,但究是奉儒家为正统的,所以儒家的思想支配了一切古代法典。

——摘编自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教化思想的特点和功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之后儒家教化思想发展的变化,简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2023-11-16更新 | 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颜氏家训》共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不以为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父子之严,不可以狎(轻忽);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慢)。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引文节选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篇》
材料二       《朱子家训》从治家的角度谈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戒性、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积德等诸方面的问题。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义方:做人的正道)。……与肩挑(做小生意的挑贩)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关心和帮助)。……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引文节选自朱柏庐(1627-1698)《朱子家训》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个家训的异同。
(2)两个家训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甚至在古代被称为“篇篇药石,字字龟鉴”。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个家训在古代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原因。
2017-02-17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重于防范与惩处。

材料一   周秦以来,中国形成了自创一格的“中华法系”,成为公认的世界五大法系之。在历史的推移和王朝的更迭中,法制虽代有损益,但“诸法合体”、“政刑不分”的旧法律结构形式到清末却始终未变。自古以来,中国的法典基本上是刑法典,但又包含有民法、诉讼法及行政法等法律内容,形成了“民刑不分,诸法合体”、民商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无别的法律结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材料二   1787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的确立标志,并简要概括中华法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图示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则,并简要说明该宪法的局限性。
2022-07-15更新 | 1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