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20783655
董仲舒提出了在司法实践中用“春秋决狱”来弥补当时法律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在汉代儒生看来,《春秋》既是孔子手定的“刑书”,自然也是邢狱断案的可靠标准。东汉时,一些熟读儒家经典的大师,也热衷于对律令进行注释,形成了不少具有法律效力的著作。这可用来说明,汉代法律(     
A.社会教化功能强大B.影响司法审判程序
C.根植于宗法的观念D.体现出儒家化特征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礼刑结合”。礼与法的关系极为密切,这是中国封建法律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精神,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重礼轻法”。这些的来源是
A.法家思想B.儒、道思想
C.儒家思想D.儒、法思想的结合
2018-01-03更新 | 25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子孙违犯教令”罪由来已久,秦汉已经出现类似罪名,唐朝正式立法。《唐律疏议》规定:“祖父母、父母有所教令,于事合宜,即须奉以周旋,子孙不得违犯。”统治者明确这一法律意在(     
A.保障长辈管教晚辈的权益B.引礼入法以维护统治
C.确保宗法制度的核心地位D.推动传统伦理世俗化
2023-11-19更新 | 2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晋律》中规定: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这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法律实践
A.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B.说明量刑的随意性
C.结合法治与教化功能D.维护儒家伦理道德
2022-06-01更新 | 4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