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7 题号:21087501
我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唐朝前期,租调制演变为租庸调制,不去服役的人可以纳绢或纳布代役;王安石变法期间废除了按户等轮差服役的制度,原来应该服役的民户要缴纳免疫钱,由政府雇人服役;张居正改革期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清朝时期的地丁银制度把人头税完全摊入田地之中。上述变化反映了(     
A.赋税征收手续不断简化B.国家税收范围的不断扩大
C.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D.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领依附关系不断削弱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仁宣时期,明政府大力推行招抚流亡政策,规定:凡前道负(注:拖欠)官物,悉皆蠲免,复业之后,仍免税粮及差役三年。此政策一经推行,山东不少地区的流徙人口陆续返乡复业。明政府此举旨在(     
A.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束缚B.强化重农抑商的政策
C.加强对基层社会的管理D.保障赋役征发的稳定
2022-12-20更新 | 14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古往今来,赋税制度是国家财政的根本,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从明朝“一条鞭法”到清朝“摊丁入亩”所体现的理财思想是(       
A.轻徭薄赋B.勿夺农时C.合理负担D.量入制出
2024-02-27更新 | 4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隋文帝规定,凡是年龄到了50岁以上的人,可以缴绢免除兵役徭役。到了唐代,承担徭役的农民已经不再受年龄的限制,都可以用绢帛代替。这些规定(     
A.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B.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2023-11-17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