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21329213
清初,政府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乾隆三十七年(1772),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政策的调整B.赋役制度的发展变革
C.统治者强化基层的治理D.高产作物的种植导致人口增长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根据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可知,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A.土地私有制继续深化B.中央集权体制趋向崩溃
C.贵族政治的持续影响D.国家财政负担日益严重
2024-06-06更新 | 4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两税法在推行的过程中,每州以几年中“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对此,陆贽评论说:“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这反映出(     
A.夏秋两次征税简化了税收的程序B.税收增加解决了财政危机
C.两税法以人丁为主扩大了税源D.制度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022-10-13更新 | 15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表是1652~1753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年份

总额

(万两)

地丁银

盐课银

商税

常关税

杂税

岁入

(万两)

比重

岁入

(万两)

比重

岁入

(万两)

比重

岁入

(万两)

比重

1652

2 348

2 126

91%

212

0%

64.2

2. 70%

35.8

1.50%

1685

3 190

2 727

85%

276

9%

120

3. 80%

67

2. 10%

1725

3 653

3 007

82%

443

12%

135

3. 70%

63

1. 90%

1753

4 174

2 938

70%

701

17%

430

10. 30%

105

2. 50%


A.货币税的开启成为财政增长点B.社会转型的动力不足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弛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2022-12-03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