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 张居正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2143165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嘉靖以来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先后作了种种的改革尝试,但是这些改革尝试大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效,到了万历初年,“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学士张居正,掀起了一场对王朝的政治、经济等全面的改革浪潮,从而使明王朝的统治一度出现中兴的景象。

——摘自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

材料二   1901年,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法治。……盖不易者三纲五常。”开始行政改革,裁汰书吏、差役,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新机构。1906年,清廷预备立宪仿效日本明治维新做法,推出中央新官制,其中内阁、军机处一切照旧,一些主要与宫廷皇室有关的机构,均保留不变,此后,经过长时间的商议,又出台了地方官制改革方案,并宣布该方案先在东三省试行,各省于15年内分期完成,对于此次清廷的行政改革,当时舆论大失所望,感叹:“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而东三省官制改革又直接导致清廷内部发生轰动朝野的“丁未政潮”(1907年春夏间)。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张居正改革的原因和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末“新政”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 张居正改革 清末新政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一条鞭法推行全国之前的一系列赋役改革,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虽然名称不一,但无一例外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一条鞭法是这一系列赋役改革的延续和总结。由此白银货币化向全国各地铺开,标志晚明中国出现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和全球化的参与。……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实际上就是从身份到契约的发展过程。农民与土地就此开始分离,开始了非农民化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最终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形成,商帮兴起,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化进程。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农业走向商业化的过程,一个农业经济走向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商业化过程。

——摘编自万明《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研究:中国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新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内外两个角度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白银——赋役货币化的意义。
2023-11-14更新 | 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张居正看来,“致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今国家要务,惟在遵守祖宗旧制”,应以“守成业而致盛治”为目标。首先,他从整顿吏治开始,创制考成法,严格定期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的情况(时间、费用),以决定赏罚升降,并“以钱谷为考成”。……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并大力增修、加固长城,广开边市,使汉蒙边防安宁,贸易活跃,每年节省了不下百万的军费。并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均田税足民”,并把田赋、徭役等合为一条后一律征银……还下令拆毁各地书院,禁止讲学……然而,1582年张居正独揽国事10年之后,溘然长逝,改革初见成效,便被统治阶级喊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况张居正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张居正改革。

2017-05-02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隋文帝取消地方政府对州刺史和其他地方官员的任命权,而将这一权力交给吏部。然后,逐步采用其他措施以使集中的任命权有效地实施。措施之一为“回避法”,它规定州县官员不得在其原籍任职。此外,还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进行年终考核,并根据评定的结果升降赏罚。为了维护新的官吏体制,又采用了几种对策。一是皇帝亲自巡视,文帝就花了很多时间考察地方官员的行政效率。另一个对策是他指派巡视州县政府的官员,使之充当隋帝“远布之耳目”。第三个对策是派专使调查某一特殊情况,然后上报。第四个是利用御史台,它拥有大权,不但能查访官员的公务,而且还了解他们的私生活,如有不良行为,即行弹劾。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隋唐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时官吏体制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时官吏体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017-09-01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