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7 题号:2211000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敦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西汉以来几百年的发展为敦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众多商胡到来和定居,又为这里带来了城外文化的精髓,儒学、佛学、道学和其他外来宗教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影响,绘塑的人物皆是丰盈润泽,健硕强壮;壁画内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转而宣扬天国的欢乐和现世的幸福。画面用色多浓郁华丽,与早期的古朴沉稳恰成对比,创作出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据杨宝玉《敦煌史话》

材料二   19005月,引起世界轰动的藏经洞被发现,部分当地官员认识到洞内文物价值,希望运到省城兰州保存,但时局混乱,甘肃省政府以无暇筹措运费为由,拒绝这一提议。1907年后,西方国家派出的“深除队”先后进入敦煌掠走大量敦煌文物、破坏敦煌壁画遗迹,大量敦煌文物就此流散世界各地,一度造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1944年,国民党政府在文化届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呼吁下、成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在不受国民党政府重视、经费支绌、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开始担负起了保护和研究莫高窟的重任。

——据宁可、郝春文《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材料三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敦煌,随后将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直接由中央文化部领导,增加人员编制,扩大工作范围。1961年,莫高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成为目前世界史最大的敦煌相关研究实体,经过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局面。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来,敦煌和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上再度放出光辉,世界学者络绎不绝,旅游者接踵于道。如今,人们正在领略着这份丰富绚烂的文化财富,整理研究,吸收运用。

——据樊锦诗、赵声良《灿烂敦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前期敦煌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影响敦煌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加以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文化、文明只有相互交流、学习才能丰富、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儒释道虽然互有消长,但基本上处于并用的状态。孔颖达等人受诏编撰的《五经要义》,成为每年明经考试的依据。开元中天下寺庙总计5358所,至武宗时增至四万余所。唐代著名画家尉迟乙僧原是于阗(注:古代西域王国,居民属于操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人)贵族,画作受到广泛欢迎,“凡画功德、人物、花鸟,皆是外国之物象,非中华之威仪”。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于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非然者,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1)学者们认为,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请依据材料一及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相关史事对此予以肯定性论证。
(2)概括材料二中陈独秀给青年提出的修身建议。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角度说明这些建议的积极作用。
2022-11-27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以下三幅图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西汉、唐朝、明朝)的对外交往图。汉代外交以“博望”“定远”作为成功的主要标志。唐代国威强盛,却没有大规模的远行出使记录,有所谓“万国朝未央(宫)”的形势。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布国威于四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提取三个历史时期有关对外交往的特点,并归纳上述对外交往局面形成的共同因素。
2021-01-24更新 | 3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初年,突厥“遣使请缘边置市,与中国贸易,诏许之”。之后,双方便开展了以牲畜和丝织品为主要交换商品的五市。正是在“互市”这种贸易形式的影响下,中西陆路贸易在隋唐时期进入繁荣时期。隋唐时期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活动相当活跃。在托克玛克南部的阿克别希姆古城遗址中出土了“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等唐朝货币。但是,由于铸币原料金属铜的缺乏,在中西陆路贸易中,易货贸易也大量存在。隋唐时期,带有官方垄断性质的朝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隋唐王朝的历代统治者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因而将朝贡视为显示天国成武,使四夷顺服,以及对其他民族及异域加恩体恤的方式。隋唐王朝的统治阶层对海外奢侈品也有强烈的占有及消费欲望,如隋炀帝派遣裴矩前往张掖以监管“五市”,初衷也是获得奢侈品和宝物。为显示中原王朝怀柔之大度,隋唐政府为朝贡提供了丰厚的酬劳,等到朝贡使节回国时,鸿胪寺、典客署还要主持欢送仪式,并赠予其可观的礼物。据统计,南亚、中亚与西亚来唐使团共343次,每团少则数人,多则数百人。

——摘编自《隋唐时期的陆路贸易》


(1)根据材料,概括隋唐时期陆路贸易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隋唐时期陆路贸易的影响。
2022-10-11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