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8 题号:22776325
据下表内容可知,清代的仓储保障体系(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河南道御史上疏请令民捐米谷,官方修理常平仓贮存,以备荒歉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谕令各地方官劝谕百姓比户量力捐输,州县将输纳之姓名、数目登记于册,春夏借与乏食之民,秋收照数偿还,每岁收获以后,亦依此例奉行
雍正元年(1723年)谕令天下有司设立社仓。凡民间收获时,随其所赢,听出粟麦,建仓贮之,以备乡里借贷,此即社仓之功能
A.有利于基层治理能力提升B.解决了清代的粮食问题
C.加重了偏远地区农民负担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西周时期,每当国家发生灾情后,统治者就下令: “国凶札(五谷歉收,疾疫流行),则无关门之征(征税)” “国凶荒札丧;则市无征而作布(铸造钱币)”以及“凡天患,禁贵卖者,使有恒贾(价格稳定)” 。这反映出当时的统治者(     
A.意识到商品流通对赈济灾荒的重要性B.规范市场管理以防止商品流通无序化
C.加强财物积蓄应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D.重视商品经济以促进正常的资源流动
2023-11-20更新 | 50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清史稿·灾异志》中关于自然灾害导致人员、牲畜伤亡的记载多如牛毛。清朝前期,发生的灾害尚能得到及时赈济;从中期开始,吃赈成为官场普遍现象,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甚至出现官员相互勾结伪造灾情吃赈的“甘肃冒赈案”。这反映出清朝当时(     
A.救灾程序出现问题B.社会危机不断加剧
C.自然灾害更加严重D.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024-05-20更新 | 5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如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元朝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元朝建立初期(     
记载出处
“至元元年(1264年……垦中兴、西凉、甘、肃、瓜、沙等州之土为水田若干,于是民之归者户四五万,悉授田种,颁农具”宋濂《元史》
至元十一年(1274年),在泽州有许多因为躲避战乱而没有回家的农民,当地长官主张将他们失去的土地归还之,认为“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宋濂《元史》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政府曾下令,“凡北方诸色人寓居者亦就籍之”吴松弟《中国人口史》
A.流民问题有所缓解B.政府严格限制土地买卖
C.百姓负担十分沉重D.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稳定
2022-09-07更新 | 3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