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1 题号:22819625
中国古代各朝大多制定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如《魏书·刑罚志》规定“年十四以下,降刑之半;八十及九岁,非杀人不坐”,《晋律》规定:“十岁,不得告言人”。由此可知(     
A.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升B.恤幼思想影响国家立法
C.法律保障未成年人成长D.古代法律日趋人性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拜占庭帝国在8世纪中晚期编撰的《摩西法典》中规定:击打父母者有罪,将会被处死。同时期中国的《唐律疏议》也规定:告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过失伤者,流三千里;伤者,徙三年。这说明当时东西方(     
A.文明在交流中互鉴B.国家治理重视家庭伦理
C.法律逐渐发展成熟D.皇权直接控制社会基层
2024-03-14更新 | 35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根据公开的考古材料,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亦称“孔子问礼于老子”或“孔老相会”)的数量有30余幅。这些画像石主要出土于山东、江苏、陕西三省,其中出土于山东的大约占总数的8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代(     
A.未真正推行“罢黜百家”政策B.社会教化广泛地借助画像石
C.民间偶像崇拜具有地域差异D.主流思想决定绘画创作题材
2024-02-05更新 | 4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唐律在亚洲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东亚各国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律疏议》首篇“名例”云:“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由此可知,唐律的主要特点是
A.法律至上B.礼法并用C.承前启后D.用刑持平
2020-06-14更新 | 2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