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俄国农奴制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04 题号:326639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3)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4)材料四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这一事件涉及到哪些领域?
(5)结合上述材料,概要指出亚历山大二世的上述改革有什么积极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举行交响音乐会)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表示变法决心。上请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掳除,众嚷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的中国改革最终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请指出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2017-04-21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49年,沙皇阿列克谢米海伊洛维奇颁布《国民议会法典》,规定地主对农奴有无限期占有权,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得随意迁移。这一法典的颁布,标志着农奴制在俄国的确17世纪中期,农奴占俄国人口的90%以上。…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相等,但是到了19世纪50年代,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生铁产量的1/15。同期,英国铁路长达15000公里,而俄国只有1500公里。在对外贸易中,也反映出俄国的工业水平之低:俄国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农产品,进口的是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俄国已经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日益恶化,俄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据统计,从1826年到1861年2月,全国共发生了一千多次农民起义。1858-1860年,全国共发生了近三百次农民暴动。在自发的农民运动影响下,遭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的雇佣工人和遭受阶级压追的少数民族,也不断起来同反动势力作斗争。

在亚历山大二世治世的上半期,改革的阳光,是曾经一度照过俄国社会的。一八六年至六六年间,亚历山大曾经释放了全国的农奴及家奴,他又改良法制,使人民在法律之下律平等。不幸这些改革不但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反使他们对于革命的运动更加热烈。后来又遭到了一个波兰革命。于是亚历山大气忿失望之余,便一变而为一个反革命的专制魔王了。后来他的继位者亚历山大三世及尼古拉二世,又都是采取专制手段之人,于是俄国革命之机,便更如萧在弦上,欲止不能了。……所以那个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便成为件不可避免之事了。

——据陈衡哲《西洋史》及多种版本教材改躺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及社会焦点。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020-06-07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二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材料三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如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3)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任选一种描述理由)
2019-11-21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