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商鞅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505884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制凡鞫重囚大案,必须有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会审,谓之三法司会审。洪武时确定会官审录制度,令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六科、通政司、詹事府等部门的官员到场审录,以后形成制度化。另外,刑科给事中还把握了死囚的终审环节,对于已经判处死刑的罪囚,行刑前还须经刑科最终复核。在地方上,提刑按察司为省级执法机构,同时朝廷派出的各道监察御史、巡按御史等都要参与地方要案的审理。府、县由知府、知县负责审理案件,但要受到监察机关的严密监督。总之,从中央到地方一切重大要案的审判,台谏官都要参与,“凡有疑狱,必力争不已”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刑审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刑审制度。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家笔下的商鞅变法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王安石变法时,在政见不同、难于合作的情况下,司马光请求担任闲职,主编了一部294卷的编年体史书。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诚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原文摘录
1.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2.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3.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商鞅变法》原文摘录
1.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2.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沦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大多怨之。
3.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比《史记·商君列传》,分析司马光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及其原因。
2021-08-12更新 | 10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许多人倡导变法,成功者却寥若展星。商鞅变法两度、历时十八载,从推动经济发展的农政中的行新田制、奖农织、统一度量衡,到与农政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的兵政、官制,可谓琳琅满目、不一而足。其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同时,诸多创制和措施还能为后世所沿用。

——摘编自白知添、白立辉《商鞅变法推动经济发展的支点创新》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发起者是商鞅和秦孝公,秦国变法的成功与此二人的独特品质息息相关。在“要不要变法”的廷议上,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为主旨,说服秦国君臣;然后以“南门徙木”一幕来取信于民。在变法法令上,他十分注意抓住秦人的特点,以“名、利”为导向,移风易俗,促其“农、战",效果颇著。一千多年后,宋神宗即位后力求变革,王安石的治国方略得到了实施。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他的诸多改革措施对老百姓也是有利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他的“惠民”措施却成了“扰民”之举。

一-摘编自张守慧《论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之成败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并指出商鞅变法中为后世所沿用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结果不同的原因,并谈谈从中得出的启示。
2020-08-05更新 | 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
(齐国)一女必有一针-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古代一种大锄)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   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在亲属和公子之间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历史学家)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


(2)依据材料二,借助表格内容提示,概括战国“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内容春秋及以前战国
治理国家分权治理
官员产生贵族世袭
地方管理分封诸侯③设置郡县

材料三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材料四   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提出为政以德;

孟子:提出“仁政”道德标准;提出“舍生职义”的思想;

庄子:主张人应顺应自然的本性;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倡导变法革新的思想。


(3)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三中选取任意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四中选择对应的史实加以印证。请举一位同孟子同时代的同一流派的思想家,并说出其主要思想。
学派观点史实
示例: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2020-12-05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