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西方的文官制度 >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8 题号:550377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称为“考课”“考绩”。秦朝的《为吏之道》提出“五善”。所谓“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西汉时,上述标准尺度开始有了较大改变。地方官通过“上计”向中央汇报的主要内容已经是“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唐代考课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四善”主要指的是德、慎、公、勤;“二十七最”则是针对具体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宋代考课标准依据职官不同而有很多具体规定。如对地方守令有“四善三最”,对监司(监察官员)有“七事”等

——摘编自李治安、杜家骐《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材料二   自从英国在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官员考核制度也开始实行。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平时考绩两个模块。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需要,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后,主张建立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节省开支,大力削减公务员队伍

——摘编自高净《中英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朝到宋朝官员考核标准的变化并对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英国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并分析推动英国官员考核制度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在19世纪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西方历史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局部)内容的比照:

项 目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

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

考试内容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摘编自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英国政府管理的混乱、低效率,给军队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187064日,英国政府又颁布了关于改革文官制度的第二项枢密院令。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资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从此以后,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事务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

——杜丽《英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历史与贡献》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
2023-05-30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言》卷1《散序进士》

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张服务,选拔有效的班子充实政府职务,改革呼声越来越高。这一时期,英国出版了大量著作和刊物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1870年以前,这类文献至少有120重。

———摘编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材料四:孙中山认为文官要“有才、有德”,是否能够委任为政府官员,“要通过考试制度”“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孙中山主张在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基础上,把我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分立出来,由国家设置考试院,主管文官的选拔、任用和考绩。孙中山规划和公布的有关文官考试的法规法令,其中不少内容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

———房列曙《民国文官制度的独特创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简述科举制在唐宋时期的发展情况?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况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四概况孙中山选官思想的特点?
2022-12-23更新 | 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工作人员常分成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随政党更迭而变换,事务官(文官)则终身常任。19世纪中期,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法令,成立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须通过考试方能录用。19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政府规定,文官不得参与党派政治活动。伴随着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微博越来越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进入文官队伍,这使得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在英美影响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文官制度。

20世纪初期,列宁认为,在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政府)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摆脱不了这种空气……。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唐宁街岁月》中说,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摘编自顾新生《论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文官录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撒切尔对西方国家文官制度评价的分歧点,并指出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
2022-01-13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