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两汉的文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1 题号:5542933

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对皇帝、宗室贵族、外戚和官僚在政治方面的残暴行为,生活方面的奢侈腐朽,有所揭露。他为陈胜、吴广作“世家”……为古代、当代的著名学者、医者、商贾以及其他各行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立传,又对天文、历法、礼乐、水利、经济、少数民族,以专章论述。比较具体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正在形成的多民族国家的面貌。《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据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等整理

材料二希罗多德说:“我的责任是报道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我自己不一定就相信这些全是真实的。我的这项声明适用于我的全部著作。”公元前五世纪时,他写成著名的《历史》(亦称《希波战争史》)。在他看来,希波战争实际上就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与波斯的独裁政治之间的战争:雅典之所以击败波斯帝国,主要就是因为雅典的公民享有民主和自由,而波斯则是一个专制国家。他以纯粹人性化的术语阐释了这场战争和它的影响,他坚决反对任何天神干涉人类事务的想法。在他看来,男人和女人的命运不论好坏,都是完全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的。

——据(美)贝内特。希尔等《西方社会史》等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在史学观方面的共同点。

(2)《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能否据此判断历史学等同于文学艺术?为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2020-11-11更新 | 1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学之父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史书体裁,是一部贯通古今的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记载了我国3000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52万多字。《史记》贯穿着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国境内从传说的五帝,经夏、商、周三代至秦,不仅是世代相传,而且包括吴越和周边少数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黄帝。《史记》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并以纪传史法为后世史家树立了光辉榜样。

——摘编自孙宏典等《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学界先后提出了不少重要的历史问题,并进行了热烈讨论。其中影响较大的问题有: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历代土地制度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性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等。广大史学工作者就这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争鸣”。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虽然没有达到完全一致的认识,但是参加讨论的各方都提供了不少新材料,使相关问题的研究深入了;而大多数史学工作者又都是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明问题,这就大大推动了中国历史学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史学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记》的特点并指出研究汉朝历史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史学问题讨论的意义。
2022-06-01更新 | 2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史籍与史料
中国古代保留了大量史籍文献,丰富的史料为后世研究提供保障。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元史》       D.《清史稿》
(1)请将以上史籍按照体例分类(填写字母)
编年体:_______。纪传体:________
(2)请将以上史籍与其记载的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史实

史籍

册封班禅

陈涉世家

藩镇割据

行省制度

材料一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命子迁》中曾语重心长地执迁手而泣曰:“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史记》撤除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国春秋”的藩篱,打通了历史脉络,创建了纪传体的史学范式。

——摘编自徐杰舜《从<春秋〉到<史记〉:中华民族历史链的视野》

材料二   就“正史”而论,有八部出在唐代,如《晋书》、《梁书》、《陈书》,占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若再加上五代及宋人编纂的《旧唐书》《旧五代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则唐宋时期所修正史占二十四史的一半。……隋唐至宋编纂了各种大型类书和地志,包括《北堂书钞》《元和郡县志》以及南宋郑樵的《通志》等,将诸多传世文献和史料分类编排,给创作诗文和应对科考带来便利……唐代创立了一套体制性规定,从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到实录、国史等不同阶段当代史料整理和史书的编撰,都有规范的程序。史馆出现后并不禁止私家修史,《通典》《史通》等史学巨著,也都是私人著作。经世致用的中国史学发展到唐宋时代,尤其强调“会通”。所谓“会通”,需要史学知识的积累,也需要从历史走向当代、走向未来的宏大视野。《资治通鉴》是唐宋史学经世致用的典范之作。

——摘编自张国刚《唐宋经世史学之新高度》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记》的写作背景并概述唐宋史学发展的特点。
2023-11-14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