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明治维新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4 题号:56874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三条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条 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第七条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二: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厥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泉,亦实在于此。尔臣民,应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举止恭俭,博爱及众,修学习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而广行公益,力行公务,经常遵守国宪、遵守国法,一旦危急,则忠勇奉公,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
——1890年日本《教育敕语》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有关天皇权力的规定(不得照抄原文),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教育的特点和原则,并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的关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明治维新)的确是对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形成转向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主的划时代的社会变革。
——野吕荣太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历史条件》
材料二 新政府中主要是武士和贵族,没有直接来自资产阶级的代表。1868年的政体书中提到的三权分立,其实是徒托空言,未付实施。
——周一良《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治维新的局限性及影响。
2016-11-27更新 | 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治维新不是由于社会内在的成熟而引起的革命,而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立足于民族主义的“文化革命”。一位被恢复权力的年轻天皇的诏书被用来加强服装、发型的变化以及法律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新的学校制度的创立,西方音乐、文学和会计的采用,以及新银行、新工厂的建立,与一支近代军队、一部宪法和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同时并进,都是革命的目的。
——[美]弗兰克•吉布尼《明治:一次文化革命》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的特点。
(2)日本明治维新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俄国1861年改革某种程度上则主要是由于“社会内在的成熟引起的”。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2017-11-22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秩禄公债(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分配状况表:

金额(日元)利率
武士(1874—1876年)16 565 0008%
大名(1877年)31 412 4055%
大名和武士(1877年)108 242 7857%
神主(1877年)334 0508%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

材料二 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民皆怀其仁德,视朝廷如父母,万民相亲如兄弟,人和悉齐无疑。至此时,武备方面精神万备,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国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

——加藤弘之《邻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国家永久太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

材料三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
2021-05-07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