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58256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神话中的盖房搭棚的有巢氏,精于制陶的尧帝,发明舟楫的帝俊,都可视为史前时代某一行当的行业始祖神。人们常常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常常用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概称古代的工匠行业。古籍记载,“赵州石桥甚工,磨雕秘制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上有勾栏,勾栏有石狮子。龙朔(唐高宗年号)年中,高丽谍者盗二狮子去,后复募匠修之,莫能相类者。”

中国历朝历代虽有轻工重农思想,但实际上由于工匠关乎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国家的军事实力……“六部”之中,没有农部,却有工部,掌管工程、工匠、水利等事务。

——摘编自《培育工匠精神提高供给质量》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手工业工艺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因,并简要评述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历史贡献。

材料二1733年,钟表匠凯伊发明了飞梭,织布效率大幅提高;1764年,织布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跑人,不仅是科学家,更是那些具有工匠精神的发明家,1879年,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成功制成了白炽灯泡。以爱迪生为代表的工匠精神,也丰富和发展了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德国到19世纪30年代才开启工业革命的序幕,凭借着过人的工匠精神,“德国制造”成为高品质的标签而享誉世界,也使德国在钢铁、化工、机械、电气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全球知名企业。1896年,英国罗斯伯里伯爵说:“德国让我感到恐惧,德国人把所有的一切……做成绝对的完美。我们落后了。”近代以来,中国工匠群体却未能迅速融入世界产业革命的洪流……

——编自《培育工匠精神提高供给质量》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近代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简要指出为什么近代中国工匠群体“未能迅速融入世界产业革命”?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郭物《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的新现象(见下图)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交通网络”的名称及汉朝为其“提供军事保护”的机构。根据材料一,概括“交通网络”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与图一现象有关的航海家。写出图二反映出的历史事件。结合图一、图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020-02-02更新 | 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等实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洲,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近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强大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强大的原因

2017-07-08更新 | 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宴,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洋务派开始在通商口岸创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如:1861年,中国第一个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立;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的成立;差不多同时,一些民用企业也相继成立。
材料三:中国洋务派从鸦片战争中以朦胧的非系统的形态,萌动着对域外文明的新知,洋务运动在创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同时,积极的派遣留学生和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立北京同文馆、1865年在福州创办船政学堂,均开有关教育之先河。
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同时也扮演着清王朝的掘墓人。故有论者讽刺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
请回答:
(1)材料一为我们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2)材料二中“近代企业”的含义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带有近代性质的企业为什么最早 在通商口岸出现?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洋务派是“种豆得瓜”?
(4)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研究洋务运动确立了“守旧与创新”的主题,如何理解这一主题的含义?
2010-09-13更新 | 4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