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俄国农奴制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0 题号:599512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
(1) 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 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 据上述材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
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贵族拖延解放农奴,顽固地坚持自己不正当的权利……那么,对于被驯服、无辜的、对专制制度重新燃起怒火的农民来说,解放的命令到来太晚的话,那时他们向老爷头上抛出的斧子,即使是命令和镇压,贵族的脖子和头也不再相连了。
把农民从地主压迫中解放出来!……职业的革命家不会赞同这种方式,但我们仍坚持我们的原则……我们诚挚地选择人类和平发展的道路。
——赫尔岑《钟声》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对莫斯科贵族代表发表演说,表达解放农民的意向。赫尔岑立即致信亚历山大二世,称颂他为“开创俄国历史新纪元的活动家。”……1858年,赫尔岑写道:“亚历山大二世辜负了在他刚继位时俄国人民对他的期望。……沙皇很想把手伸向农民,农民也很想握住他。可是他们的手无法握在一起。俄国现在仍然是贵族的舞台!”
——张建华《政治激进主义与近代俄国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尔岑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赫尔岑对亚历山大二世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沙皇很想把手伸向农民”的社会背景。
2016-12-12更新 | 10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7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世纪中期以来,日本、俄国、中国等都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皇政府终于在1861年开始了国家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但是,沙皇政府明显地将改革作为摆脱统治危机、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而不是主动地体察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赴势。
——张建华《改革与革命:俄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曰本的崛起》
材料三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元济先生在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时曾说:“时诏各省广设学堂,考试并废八股。余劝长素(即康有为)乘此机会出京回籍,韬晦一时,免撄众忌,到粤专办学堂,搜罗才智,讲求种种学术,俟风气大开,新进盈廷,人才蔚起,再图出山,则变法之事不难迎刃而解,而长素不我从也。”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俄国是“在1861 年开始了国家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
(2)据材料二,相比于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主动地体察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
(4)关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材料四中张元济先生的观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2016-12-12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