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亚洲觉醒”的先驱 > 孙中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651000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3月和1979年1月、1985年9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2007年2月7日京西社区

注:

图一标题写着:中国正迈步走向民主统一。

图二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图三标题写着: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1)图一、图二中《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1981年,邓小平在对毛泽东评价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以上述两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各是什么?

(3)你如何看待图三中《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论证你的观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在详尽地论述了他的发展经济的六大计划后,写道:简括言之,此乃吾之意见,盖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而调和此人类进化之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以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也。1924年,他又说:“拿外国已成的资本,来造成将来的共产世界,能够这样做去,才是事半功倍。”

——摘编自《从<实业计划>看孙中山振兴中华的战略构想》


材料二   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中山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孙中山提出该思想观点的因素。(2)材料二体现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哪些内容?并概括孙中山的品格。
2018-05-19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他坚决反对军阀分裂割据,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事业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具体的史实说明孙中山“伟大”的历史依据,并指出他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
2022-11-07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

——孙中山《孙文学说》

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遗嘱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感受到孙中山的什么精神?“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体现了孙中山什么高尚品质?

2018-03-04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