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忽必烈改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6 题号:688939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忽必烈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在利用汉法改革蒙古旧制的同时,又在政治文化的许多方面保留了蒙古旧俗。所以,忽必烈吸收汉法是有保留的,是以不危及蒙古贵族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的。忽必烈时期的政治文化政策带有明显的蒙汉二元性。这种二元政策,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内蒙外汉”的形式表现出来。草原旧俗为代表的蒙古制度相当多得占据了忽必烈政治文化政策的核心部分,汉法制度则往往居外围或从属地位。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1263年又下令:“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1270年又下令:“申严畜牧损坏禾稼桑果之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法对蒙古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忽必烈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如何评价忽必烈既改行汉法又维护蒙古贵族利益的做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窝阔台继位以后,西征等大规模的征伐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困难,为解决财政问题,蒙古贵族别迭提出了“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主张。耶律楚材敏锐地感到了实行汉法的时机已到,马上做出反应,提出了这种方法的不可取,“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提出用汉法的治理方针。汉法在北方汉地的实行取得了成功,此后耶律楚材主管政务,在中国北方大行汉法。主要表现在:在文化等方面,他任用儒士,保护、发展汉文化,坚持以汉法治理汉地。奏行科举取士,尊孔重儒,设置编行儒学经籍所、编修所等措施,收留一些处在困境中的儒士。在政治制度上依照中原政权模式进行行政改革: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1230年,耶律楚材上书建议:“凡州郡宜令长吏专理民事,万户总军政,凡所掌课税,权责不得侵之。”这种军、民、财政分开的措施受到权贵的抵制,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只是基本做到“课税所掌钱谷”,而民、军分职的方案则不得不搁置。

——摘编自陈秋速《蒙元时期回汉法冲突初探》

(1)根据材料归纳元朝大行汉法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实行汉法的意义。

2017-06-12更新 | 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及清初制度,官员向皇帝奏事,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两种文书都具有公开性,要经通政使司阅览、登录,内阁票拟,最后交由皇帝审阅。自康熙时起,开始出现奏折这一新的文书形式,上奏人撰写奏折后不得泄密,不经过其他机构、官员,直达御前。雍正帝即位后,规定内外大臣对属于机密、紧急的事务均可先以奏折上闻,然后再写题本作为正式报告。奏折撰写人不仅包括高级官员,一部分中下级官员经皇帝批准后也获得了此项权力。按照雍正的要求,他们对政务利弊、吏治勤惰、上下级官员及同僚品行、百姓生计、地方风俗各方面事务,凡有重要问题,不必等到完全核实,即可先在奏折中“风闻”上报。同时,对奏折的缮写、呈递过程都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如有违犯要受到严厉处分。由于写折官员都通过奏折与皇帝形成单线联系,皇帝就可以使不同等级、不同部门的官员进行复杂而秘密的互相监督,使得官员们“涕泪如雨,肺肝感振”,反复表白“惟知有皇上,不知其他”。这种效果是以前很难达到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奏折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奏折制度的影响。
2017-11-02更新 | 1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世祖忽必烈统治初期,内迁的一些蒙古贵族、军民由于不肯放弃游牧习俗,便在全国各地霸占农田,辟为牧场,放养马畜等。懂得马上得国,马下治国的世祖忽必烈,为了缓和已经激化的社会矛盾,一方面及时地派遣有才干的官员分赴全国各地,解决牧马地与农田的争讼矛盾。如对陕西有争议的钦马地与农田“按图籍以正之,讼由是息”,对云南王府畜马“度地置草场,构屋数十间使为牧所,民得以安”。另一方面,用法律限制各地蒙古军、探马赤军的牧马草地,使“军民各得其所”。对驿站户也明确规定:“诸站原有牧马草地,仰管民官与本站官打量见数,插立标竿,明示界畔,无得互相侵扰,亦不得挟势冒夺民田。”

——摘自洪书云《元代养马业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元世祖养马政策的基本内容。
(2)根托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世祖养马政策的作用。
2018-08-29更新 | 1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