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7242488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文化教育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同时期的西方教育家苏格拉底又有哪些主张?

(2)西汉的教育举措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规定的教科书是什么?其灌输的主流思想是什么?

(3)南宋以后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是什么?此后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是什么?

(4)14世纪的西方社会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希腊学院”,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中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谁,此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用他的主张游说诸侯,没有得到成功,就以主要精力从事教育。他重视教育,把教育当作为政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主张,在实现了拥有众多人口且生活富足之后,应该重视对百姓的教育。他又说,他进行教育活动,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培养一批弟子到各国执政,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董仲舒学说的思想核心是从维护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的立场出发,神化专制皇权,并力图把封建政权、神权、夫权结合起来,为地主阶级服务。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融百家,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儒学取得了独尊的地位。不仅在都城设立太学,教授五经,而且在郡、县设立学校,设置经师。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从西汉到隋唐,受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的影响,儒家学者偏重于名物制度、章句训话,讲究师承家法,对经义本身却无多少争论,选官考试也不允许对义理内涵作自由发挥。这使治经道路愈走愈狭。儒学的正统地位也日益受到冲击。至北宋中期,儒学领域出现新现象,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废弃,开创了以己意解经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学派众多的宋学。自此,儒学开始哲学化,并越出了单纯研究儒家经典的范围,成为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在内的新学问,再度契合维护统治的需要,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摘编自朱绍侯等K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政”的途径,并予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董仲舒和汉武帝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学中理学的核心主张。并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
2020-10-15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希腊神话中描绘了很多英雄人物。希腊的英雄是一大群相貌俊美、举止娴雅、体魄健壮、有血有肉的与人同形同性的神灵。他们的形象和性格与凡人非常相近,甚至没有专权与等级,神与人同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希腊神话英雄热爱生命(厌恶仇恨死亡,他们热爱现实生活,对于死后的世界不关心,如斐赖城王后阿尔刻提斯替丈夫殉命,赫拉克勒斯到冥府同死神搏斗,夺回了她的生命。英雄人物常常宴乐、歌舞、开展竞技活动或社交活动。此外,希腊神话英雄还热爱冒险、善用武力,以维护自身利益为主要的价值追求。

——据《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与希腊神话英雄相比,中国神话英雄则显得温和些。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长期面对生存的困难和与自然做斗争的困难。为了战胜这些困难,人们创造了各种神话故事,寄托改变苦难环境的愿望。这体现了远古中国人对人类、对自然的和谐关系的理解,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初步体现。中国神话传说的主旨偏向于歌颂为大众谋利益的英雄,这也证明了中国传统民族性格中的群体意识、大局意识。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鳏治水招诛、女娲补天灭灾、后羿射日除害,这些典型的中国神话英雄形象都是为了维护群体,谋求共同的利益。这些英雄也往往是道德的至高点,完美无缺,拥有凌驾于智慧、勇力之上的伦理道德。

——摘编自宋丹阳《中国神话英雄与希腊神话英雄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神话中英雄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神话英雄与希腊神话英雄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2020-01-18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①“仁”与“礼”;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焚书》


(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
(2)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
2020-02-02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