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732060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   “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三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四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禀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2)材料三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
(4)据材料五,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
(5)综合材料四、五内容,简单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思想随时代的发展被人们赋予新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和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和西方不同时期“人文主义”在各自区域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并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2018-10-23更新 | 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但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为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作“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并从理论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两个方面指出“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的原因。
2019-06-13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论述是:“民为贵,社椴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如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者也,失其心也”((离娄上》)。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抓住民欲,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总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南开大学出版社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治政治经济史》

材料二 顾炎武辨析天下与国家,辨析“亡国家”与“亡天下“。他认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者焉耳矣"(日知录)。国家是一人一姓的王朝,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天下”高于一家一姓的“国家"。这就从天下观的角度,把孟子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南开大学出版批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梁启超写了许多论述国民、国家和民族的文章。他认为“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我批评当时“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今也在国民竞争最烈之时,其将何以堪之!"1901年后,他又提出“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等主张。他认为“国家者,则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则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台藏,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三分之一人类,以高瞻远瞩于五大陆之上,”作为20世纪初思想界的旗手,梁启超谋图把国人政治化为一个“民族”,借以完成他的民族主义理论的建构。

——摘自王春霞《清末梁启超的民族认同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民本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顾炎武所指“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含义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对民族国家的认识,并分析其进步意义

2018-01-05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