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8 题号:770127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50年7月,政务院公布的《税政实施要则》中,就曾列举有时个人所得课税的税种,当时定名为“薪给报酬所得税”。但由于我国生产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低,实行低工资制,虽然设立了税种,却一直没有开征。1980年9月IO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直至1980年以后,为了适应我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我国才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倒》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上述三个税收法规发布实施以后,对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按内外个人分设两套税制、税政不统一、税负不够合理。为了统一税政、公平税负、规范税制,1993年lO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失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同日发布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简称税法)1994年1月28日国务院配套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第二次修正,并于当日公布生效。

——《个人所得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建国后我国个税改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后我国个税政策的变化。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耶律阿保机是契丹王朝的缔造者,是契丹历史上完成由部落联盟向国家过渡的英雄人物。在建立契丹王朝前后,阿保机受汉文化的影响,任用汉族知识分子韩延徽、康默记等;920年参照汉字创制契丹大字。辽的疆域广阔,民族成分复杂。对此辽统治者采取了“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胡汉分治政策。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两套平行的政权机构——北面官和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一般由契丹贵族担任,掌握朝廷实权;南面官照“汉制”“治汉人州县、租赋、车马之事”,一般以汉族官员担任。契丹建立政权后,统一了中国北部的广大地区,利用国家权力把大量汉人、渤海人迁居到它的内地,从事社会生产,客观上形成了契丹地区各族的杂居局面,加速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辽国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辽国改革的影响。
2020-12-23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事件
1898清政府加设经济持科,进拔蟋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1901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券学堂。
1904清政府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于官阶”。
1905清延下令停止科举考试,数以百万计的童生士子拥进学堂去觅新的出路,新式学堂便雨后春笋般涌现。
1906清政府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根据成绩的不同等级分别赐予进士、举人、拔贡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年龄较大不能投考学堂的举贡生员,清政府实行生员补考优贡、拔贡之事及举、贡、生员的考职制度,分别予以出身与官职。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选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简析清末选官制度变革的影响。
2021-04-18更新 | 1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书•画策》云:“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 “强国知十三数:竟(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稿之数。”……商鞅赋予了户籍特殊的意义,他主张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罪。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
——摘自陈小葵《论古代户籍制度与中国古代王权政治》
材料二:新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1958年以前,那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们可以自由迁徙。这在1954年的《宪法》有关条文中有明确规定。……1958—1978年的二十年间。由于1958年前的迁徙自由,农民由于各种原因竞相涌向城市,导致城市面临各方面的严重压力。1958年1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从法律上对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进行限制。1978年以后逐步开放户籍管理,家庭承包经营的形式,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也解放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外流动,在流动中“自我解放”,终于一次次给户籍制度撕开了口子。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农民进入城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开始允许那些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进集镇落户。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正走向深入。
——摘自汤玉权《论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影响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因素。
2016-11-27更新 | 10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