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开辟新航路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80144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9世纪末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以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材料三   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时间发明者国家发明成果
1782年瓦特英国改进蒸汽机
1825年史蒂芬孙英国蒸汽机试车成功
1866年西门子德国发电机
1876年贝尔美国电话机
1882年爱迪生美国纽约市珍珠发电厂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美洲的特产流向世界各大洲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真正的世界经济”的含义并概述其形成的主要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有何不同,并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福建茶叶大规模种植开始于唐代。宋元时期,茶叶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当时茶叶“出于闽中者,尤天下之所嗜”。以北苑为代表的建安茶园被列为官茶园。北苑茶品种繁多,《东溪试茶录》中记:“茶之名有七,一口白叶茶、次曰甘叶茶、三日早茶、四日细叶茶、五曰稽茶、六日晚茶、七曰丛茶。”制作贡茶的茶叶取用早茶以上的茶种,其制作过程十分讲究,也特别奢靡。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大观年后,建茶岁贡20余万斤。除上贡朝廷外,还有大量销售。南宋以后,建茶产量更是刷增。《宋会要辑稿·茶号》《中兴会要》载,南宋初年建茶岁额891695斤,至乾道时,已突破百万斤大关,增至1003785斤。产量的剧增,说明当时植茶面积愈来愈大,如《宣和北苑贡茶录》记,建州当时植茶,动辄一次就种植或补植二三万株,可见其规模的宏大。……鸦片战争后,福建茶叶生产在商品经济大湖下迅猛发展。1853年,朝廷准许江上游茶叶改由福州海运出口。洋行买办内地收购茶叶制度的实行,直接将内地茶叶经济与沿海茶叶贸易对接起来。1858年,外商到中国内地购货出洋只要缴纳一次2.5%的子口税,极大降低了从武夷山运茶出洋的成本。19世纪70年代晚期,福州茶叶输出居全国之首,走向茶叶贸易的鼎盛时期。

——摘编自刘锡涛《试探福建茶叶生产及近代茶叶外贸鼎盛的原因》

材料二地理大发现之后,茶得以进入西方并于17世纪上半叶进入英国,1657年,英国商人托马斯·加威首次将茶引入咖啡馆,他也张贴海报予以宣传:饮茶能延年益寿,醒脑提神,提高记忆力;治疗心脏与胃肠功能衰退,促进食欲,增强消化能力,清除脾脏方面的障碍,对膀胱石及砂淋症颇为有效;能治疗水肿坏血,借助发汗与排尿而洗涤血液,以防传染。当时人认为两者均具有“万能良药”的性质,并无优劣区别。1675年、1676年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对咖啡的抵制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进入18世纪后,茶在中产阶级家庭逐渐普及。为了能够随时饮茶,饮茶者在家中也备好茶叶与茶具,饮茶日益渗入家庭生活。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爱饮茶,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风气)在(贵族)女性中的传播。……更具决定意义的是,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促进了茶的传播,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市场,逐渐与产茶国家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也得到改善。1690年,英国输入茶叶41471磅;1712年英国输入茶叶已增长到约16万磅;1717年,茶叶“已经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茶叶贸易亦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

——摘编自刘章才《茶与咖啡在近代英国的竞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福建茶叶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饮茶流行的原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并运用全球史观研究范式阐述近代福建茶业的发展。
2023-05-11更新 | 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和用于流动的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材料四:


图五: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5世纪末的哪一重大事件?依据材料一归纳这一事件的主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政治前提。
(3)图一、图二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   产生了哪些影响?(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
(4)图三、图四反映了人类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这一时期新兴产业有哪些?(至少两个)图四的发明是由哪一发明直接引发的?
(5)图五反映了从1801年至1851年的50年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03-20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5世纪末开始的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哥伦布)认为前往亚洲的最便捷之路是横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他们(葡萄牙人)确信地球比哥伦布所认为的还大,诸海洋也更宽,前往东方的最近便之路是绕过非洲而不是横渡大西洋。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陛下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摘自哥伦布《航海日志》

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哥伦布致国王和王后书》


(1)材料一中“绕过非洲”到达亚洲的航海家是谁?它是沿着哪一航海家开辟的航线前行从而顺利到达亚洲的?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除此之外,哥伦布坚持向西航行有哪一知识方面的因素?
(2)材料二三中的“陛下”应是哪国国王(王后)?哥伦布口中的“公平交易”实质是什么?据所学知识简明扼要指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和欧洲的影响。
2019-04-18更新 | 1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