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明治维新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838347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维新变法中,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阳明学:儒学学派之一,由明代王守仁发展而来)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立世的人世哲学,让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维新志士吸收了阳明学中对“自我”人性的强调,认为只有心明志坚的人物才能成为大丈夫去做大事业。阳明学为日本变革培养了一批人才,如吉田松阴、西乡隆盛等

——摘编自王建瑞《浅谈日本阳明学对明治维新纳影响》等

材料二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曾写过很多文章,进行过多次演说,很多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为依据,康有为认为“(日本)地域比我四川,人民仅吾十之一。而赫然变法,遂歼吾国之师,割战辽、台。小国变法也可变强,大国因循也可致弱。”在康有为看来,“凡有兴作,必有失弊,几经前车之覆,乃得后轨之辙,今日本为我乡导之卒,为测水之杆,我尽收其利而去其害。”他还认为,中国与“泰西语言文字不同”,学习经验很不方便,中国与日本“政俗文字同则学之易……日本道近而费省。”

——摘编自王秀华《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学习与借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学在明治维新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主张学习明治维新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教育改革在日本文明开化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政府尽管当时财源拮据,但对教育的投资却是最多,明治末年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3%。文部省成立后,以小学为一切学校的基础,全力以赴抓小学教育,目的在于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发展师范教育是发展国民普通教育的基础。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地位,鼓励人们从事教师职业,一八九九年颁布的《小学校教育费国库补助法》,政府每年从国库中支出一百万,作为教师的教龄津贴和特别薪用。这些做法大大改善了教师的经济条件,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

——摘编自覆葆茶主编、钟启泉选编《日本教育改革》

材料二   在教育方面,日本明确规定,其目的是促进国家利益,而不是发展个人。为了既确保行政管理的一致性又确保思想的一致性,国家对整个教育体系实行了严密的监督。1890年颁布的教育诏书告诫所有学生,“要勇敢地献身于国家;以此来保卫和维持我们的与天地同存的帝国王权的兴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一1500年以后的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2)综合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历史影响。
2020-01-09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位外国史学家将日本与中国进行对比,认为日本的变革有这样一些优势:“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有利于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不像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西方的影响。此外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同样的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同中国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材料二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放任不同,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靠国家的扶植和保护,实行自上而下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由于国家的扶植和保护,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由”与垄断的阶段性很不明显,自由资本主义没有经过多长时间就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都远不及西方列强,无法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同其他列强竞争,因此转而采取军事手段为本国垄断资本获得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1)材料一的外国史学家通过中日比较,认为日本变革有哪些的优势?
(2)依据材料二,比较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方列强的不同。
2019-04-07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材料二   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唐朝《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的运行规律,系统周密。元朝《授时历》取“敬民授时”之意,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编自新浪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在原因上有何主要异同。
2016-11-27更新 | 2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