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古代主要经济政策与土地制度 >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842439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记载西汉的赋税制度说:“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旧仪》记载:“民年(龄)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民年七至十四岁出口赋钱,……”《文献通考》中说:“汉凡二十三以上为正卒(正式兵员),每一岁当给郡长官一月之役。其不投者。为钱二千入于官,以雇庸者(代替服役的人)”。

材料二   康熙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于是在1712年,他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为准,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划一的赋役制度。……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摘自《清代赋税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并概括汉代赋税制度的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较,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赋税制度改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认识。
考向二   唐宋时期经济制度的变迁
制度变迁是唐宋变革最直接的表征。唐宋制度史研究已经证明,唐宋时期几乎所有的基本经济制度,
包括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商税制度、市场制度、货币制度、专卖制度、对外贸易制度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也带有不同时代的鲜明烙印。具体表现: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唐初实行均田制,唐朝中期,均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在手工业和采矿业中,官营规模不断缩小,民营规模日渐扩大也是私有制不断增强和发展趋势的反映
人身依附关系的松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租佃制成为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地主与佃农是租佃契约关系,佃农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在手工业中,唐代官营手工业出现了劳役制向雇募制过渡的趋势。在宋代,雇募制更成为普遍的方式
国家干预
的减少
国家越来越多地退出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的经济空间让渡给民间。在政府物资调配、专卖等领域中,国家开始更多地吸纳商人的力量
国家更多使用经济手段管理在专卖、对外贸易等制度的活动中,都体现了唐宋政府对经济手段和经济效益的重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唐朝建立后,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赋役令》,其中租庸调制中有“损免”(亦称“灾免”,即因为受灾而减少或免去租庸调)制度的规定,其主要内容是:“诸田有水旱虫霜为灾处,据现营田,州县检灾(核实灾情),具帐申省,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损七以上,课役全免。若桑麻俱损者,各免调。若己役已榆(“榆”:缴纳的意思),听免其来年,经二年后,不在折限(“折”:减免的意思)。另据《唐律疏议》规定:“其应损免者,皆主司合言。主司,谓里正以上,里正须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多者奏闻。”

——《唐宋田赋的“损免”与“灾伤检放”论稿》

【材料三】“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注:不祥之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集流亡。”

——《大清会典》

问题:

(1)据材料一,概况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提供的有关历史信息,说明唐朝前期对田赋灾免做出的原则性规定包括哪些方面?

(3)据材料三,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

(4)简要说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对救灾的影响。

2018-02-11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摊丁入亩又称地丁合一,是清朝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实行的一次重大赋税制度的改革。首先,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税总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然后实行地丁合一,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摊丁入亩”的实行实现了赋役合并的目标,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被废除。这次改革使税负与财产和负担能力挂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政变了赋役不均的情况,同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来缚更加削弱了。

——摘编自杨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迁研究》

材料二   尽管历代的赋税思想大都倾向轻徭薄赋,但在赋税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却经常反其道而行之。其常见规律有三:一是王朝中期暴征律,随着王朝周期性始末兴亡的变化,赋税制度总是初期轻徭薄赋,中期诛求无度,结果“民力殚残”。二是官员层层加码律。百姓承担的赋役捐税的名目和数量,常常会由官吏机构由上向下逐级递增,层层加码。南宋文学家杨万里曾沉痛地叙述到,百姓“破家子”的最终根源,其实就是各级官吏的统治威势,这种威势必然导致官吏们层层加派的恶税制度。三是非法转正律。中国古代皇权统治下的赋役所支撑的是一个庞大的权力体系,皇帝和各级官吏不断生出赋役的名目,苛捐杂税常常会超越国家正税而成为赋税的主要部分。

——摘编自李郁《中西古代赋税制度的两重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摊丁入亩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指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危害。
2021-11-20更新 | 1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材料二   取消租庸 调和一切杂徭杂役,但丁额不废,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元额以大历十四年(779)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材料三   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据此说明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1-11-23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