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 王权、教会与城市 > 王权的加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8 题号:8865071
中世纪英国

1265年,在被爱德华击败之前没多久,孟福尔(贵族)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与会人员除了大领主和王室官员以外,还包括每个郡的两名骑士和每个城市的两个市民。骑士和市民以前也参加过大会,但机会很少,而且叫他们来总是为了一些特殊的目的,而从未让他们参与议政。孟福尔把骑士和市民召进来,主要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这项革新至少在一开始不是成规。在后面几代人的时间里,骑士和市民还是很少数情况下才被召去参加会议。

1272年,爱德华继承父位,当上国王。他经常召集议会,并费尽心思地实验议会到底该由哪些人员组成。和孟福尔一样,他有时候也让骑士和市民参加。在爱德华一世的整个长久的统治期间,议会的成员组成和力量是不固定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些议会实实在在地参与到爱德华统治时期的政治革新里。

——【美】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英国的政治状况有何特点?
(2)导致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点】 王权的加强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在帝道、王道、霸道三种治国策略中选用霸道,但他只是将法治置于极高的位置,并未忽略对礼治的选用。商鞅主张圣人不法古,不循今,认为在诸国争霸的乱世,一味沿用前代的礼乐制度和仁善教化的治国方略是不合时宜的,应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改革古礼古法,以争霸的具体形势制定新的准则。国家整体所应遵循的制度规范和限制的群体是除国君外的所有阶层。商鞅秉承以刑去刑,国治的法治思想,保证法令的严格执行力与权威,不会因先前的功与善而减轻刑罚。在重刑轻赏的理论构建中,商鞅并未否定的相关内涵,而是纳入到的整体概念之中,以便更好地执行法令。商鞅所奠定的国家政治思想及其价值系统逐步内化于儒家学说,成为历代专制国家的内法外儒、霸王道杂之之学,影响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摘编自于广海《两汉治策中的礼法并用研究》

材料二   12—16世纪,西欧大陆各国兴起了一场研究和适用罗马法的运动。10世纪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欧新兴城市开始产生新的社会关系,即主要基于民事和商事活动产生的社会关系。然而,已逐步沦为习惯法的日耳曼法简陋、注重形式等不适宜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不能承担调整新社会关系的重任。教会法目的在于维护教权统治,也不能满足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百年战争之后法王路易七世率先引用罗马法鼓吹君权至上,臣属皆卑的舆论。他在敕书中宣称打击破坏公理的强权势力,维护驯服的臣属,使主权得到伸张,是国王的应尽之责。到中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试图将法律中包含的神学因素剔除以弘扬世俗法,使得罗马法复兴运动在西欧得到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崔明轩《论罗马法复兴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礼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2—16世纪西欧兴起研究和适用罗马法的原因。
2024-01-24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从古希腊时期到近代社会,西欧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他们把处在“光辉”和“光芒”中间的一段叫做“中”世纪。……新的欧洲文明因其带有显著的宗教特色而被称为基督教文明。……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改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等

材料二   西欧的封建时代多方面都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中世纪晚期,西欧正值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就是封建关系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关系开始萌芽,二元制的经济特征正在消退,主要表现为庄园制经济瓦解、农奴摆脱依附关系而获得人身自由,而同时,商品货币关系越来越将城乡间分割与对立的封建经济活动,纳入了资本主义统一民族大市场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二元制政治特点逐渐褪色,一方面是罗马天主教会的衰落,另一方面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这种发展趋向已势不可挡。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二元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的时间阶段,并概括这一时期西欧的文化特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指出材料一里中世纪文化与“光辉”古代文化的关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具体说明西欧封建时代“多方面都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并分析“二元制经济和政治特征消退”的主要表现。
2023-08-30更新 | 20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自13世纪以来战争频仍,英国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民族国家的时间早于西欧其他国家。此期间英国爆发过百年战争,玫瑰战争,三十年战争及与西班牙“无敌舰队”之间的战争等。从侧面激发着整个民族的国家意识。民族国家的建立来自于政治上暴力集权的建立,经济上以税收为主的改革和文化上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发展,当战争触犯社会中的各种子盾时,建立独立和平的国家就成为民族最为迫切的问题。因为没有哪个民族愿意在别的民族的统治下生存。

——摘编自孙相卓《战争与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建立》

材料二   国际法是近代欧洲的产物,它是以独立主权的国家为基础的。在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订立之后,在欧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立主权国家。和约确立了几个重要的国际法准则:主权原则(国家观念取代神权观念,各国以平等地位坐到谈判桌前,不再听从教皇意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各当事方商定适当的和平方法,包括谈判,调停、和解、仲裁、司法解决)保障人权原则,信守公约原则(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使国际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王艳丽《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国际法原则的发展》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展成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法对欧洲近代外交体制的影响。
2022-05-08更新 | 3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