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俄国农奴制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2 题号:939309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下“1500年以后的世界”
问题:
(1)材料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在19世纪60年代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
(3)材料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如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二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材料三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如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3)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任选一种描述理由)
2019-11-21更新 | 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类历史上许多改革都涉及土地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有关土地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其意图。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佰(阡陌),急耕战之赏,回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史记》

材料三   (北魏)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

——《魏书·食货志》


(2)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并说明促使后者出现的前提条件。

材料四   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解放农奴宣言》(1861年)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五   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1978~1990)(单位:万吨)

粮食棉花油料糖料
1978年30477.0216.7521.82381.8
1980年32056.0270.7769.12911.2
1985年37911.0414.71578.46046.8
1990年44624.0450.81613.27214.5

——摘编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4)依据材料五,分析1978年以后,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促使其变化的农业制度创新。
2020-04-27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民主政治是人类创造的重要的文明成果,其确立和发展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在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公民国家,其开创的民主制影响更是深远。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保证平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措施。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共同设立政府,政府之正当权力,来自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有损于此目的,人民就有权予以变更或废除,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所依据的原则和用以组织其权利的方式,必须使人民认为只有如此才最能臻于安全和幸福”。

(2)为了建立和巩固人们共同的政府,18世纪的北美人民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经过农奴制改革,需要有一个新的机构来管理获得自由的农民。自由派提出了地方自治改革方案,得到富农、资产阶级的共鸣。各阶级的代表进入地方自治机构,其利益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均衡——地主可以借此补偿在改革中失去的特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弥农民的反抗情绪——避免社会因阶级矛盾的尖锐而走向分裂。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社会分工日趋复杂,政府的职能增多,俄国原来的地方政府没有能力兼顾如此复杂的行政事务。政府试图用对国家结构形式的微调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完善,抵消要求中央政体改革的压力,地方自治机构于是应运而生。

——摘编自邵丽英《改良的命运——俄国地方自治改革史》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沙皇政府实行地方自治的目的和影响。

2018-09-19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