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9444733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成果,“求真理于世界”,努力探索救亡图存和富国强民之道,并从失败中不断地总结,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1840年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文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顺则报德有其具,逆则报怨亦有其具。

——《曾国藩日记》

材料二“天下虽大,犹一人之身也。治天下之事,犹治人身之疾病也。善治病者,必先使一身之神气充足,血脉流通,然后沉疴可去。善治国者,必先使上下之情不形扦格,呼吁必闻,忧戚与共,然后弊无不革,利无不兴。”

——摘编自王韬《达民情》

材料三“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这一类变化,虽有图强的意愿,然而触及的仅仅是局部东西。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以日本为样板,则全变乃凿破封建政治体制同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之间的度,由此达彼的质变。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的观点所代表的政治派别。
(2)概括材料一所代表政治派别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所代表政治派别主张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个政治派别在近代中国所起的历史作用。
2021-02-05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社会内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外有清军虎视眈眈,明王朝处于两害相侵的困境,许多人仍处于“釜水将沸而游鱼不知”的境况。王船山(王夫之)在焦虑中产生对王(阳明)学和禅学的怀疑,并试图以修正程朱理学、恢复传统经学来匡扶大厦之将倾,与顾炎武等人开讲求经世致用之新风。清朝入关后,王船山曾举兵抗清,事败后誓不降清。他指责李自成起义犯上作乱成为清朝帮凶。然而,他始终把清兵入关看作明亡的主要原因,其思想充满了对清朝入主中原的愤激之情。船山还是“西学中源”说的始作俑者,他指出:“西夷之可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则皆剽袭中国之绪余。”

——摘编自周辉湘《船山学复苏与近代思想界的嬗变》

材料二   在与太平天国殊死搏斗的戎马疆场,曾国藩即令收集、整理、刊刻船山遗书。1862年,由曾国荃策划重刻。曾国藩校阅了1/3以上的篇幅,“订正讹脱百七十余事”。重刻的《船山遗书》于1865年正式出版。曾国藩不可能同船山一样把尊王攘夷的目标对准清王朝,却又接过攘夷的口号,把它转换为御外侮的“制夷”。

——据《曾国藩全集》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简述王夫之的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曾国藩重刻《船山遗书》的原因。
2021-05-08更新 | 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有关蒸汽机的译著共有七种……均为蒸汽机类的专著,其底本分别来自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教材和英国当时广受欢迎的蒸汽机专著,其原著者有英国皇家海军的总工程师、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教授以及其他蒸汽机方面的工程师。从传播和交流的速度来看,这批译著的翻译工作和底本选择是非常先进的。《汽机发轫》译成于1868年,其底本为1855年出版;《汽机必以》译成于1868年,其底本为1865年出版;《汽机新制》于1873年出版,其底本为1864年出版;《兵船汽机》于1894年出版,其底本为1885年出版。底本的出版时间平均在翻译出版前的十年左右,且选择的都是底本的较新版本。《汽机发轫》选择的是其底本的第三版,其原作者在给海军军官和工程师提供详尽的蒸汽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结合他们在实际使用中的反馈,在书中增添了新的内容并加入了一些实例。《汽机必以》选择的是其底本的第十一版,其原作者在这一版中不仅对内容作了修订,而且增加了近一半的篇幅来介绍当时蒸汽机新进展中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并配图介绍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汽机新制》选择的是其底本的第一版,从其底本的名称便可得知,这部著作主要介绍的是新式汽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尺寸规制,书中有大量的计算公式。《兵船汽机》选择的是其底本的第二版,原作者在对内容修订的基础上,增加了复合式蒸汽机和封挑煤仓以强风力等当时在兵船上最重要的技术发明。

——孙磊、吕凌峰《江南制造局蒸汽机译著底本考》

材料二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
科学
自然
科学
历史
地理
社会
科学
哲学
艺术
英美日本
1850—189940%30%10%8%3.5%85%15%567种
1902—190410.5%21%24%25.5%11.3%16.8%62.2%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译著活动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50—1904年间中国译著呈现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对这些变化的认识。

2018-02-13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