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周口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河南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2-04-04 3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容易(0.94)
1. 阅读下面文段,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①)造作,是出于无聊,是(②)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的追求。

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收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③)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diàn   xiè   jiānB.diān   xiè   zhēn
C.diàn   jié   zhēnD.diàn   xiè   zhēn
(2)在语段括号里填入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①矫揉   ②附庸   ③防碍B.①娇揉   ②咐庸   ③妨碍
C.①矫揉   ②附庸   ③妨碍D.①矫柔   ②附庸   ③妨碍
2022-04-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秋瑾在《满江红》中使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4-0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3. 名著阅读
(1)《儒林外史》的第五十五回中作者主要写了四位“奇人”,他们分别是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请你选择其中两位,说说他们有什么“奇才”?
(2)《儒林外史》中还有一个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杜少卿,读完这部小说,你喜欢杜少卿吗?为什么?
2022-04-04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③①
2019-06-23更新 | 3073次组卷 | 73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5. 请你参加以“找寻语文课本里的中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寻礼义】下面的文段,引发了同学们对于“师生在校如何相处”的讨论。你与同学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会说些什么?请把你的发言写在下面。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活动二:寻文化】同学们梳理初中语文课本,绘制出下面的统计图。请给统计图拟写标题。(20字以内)


(3)【活动三:寻品格】请仿照画线部分补写两个语句,完成邓稼先赞词。
赞邓稼先
带着一颗拳拳赤子心
怀着一腔殷殷爱国情
他品行纯正无愧中国男儿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踏遍戈壁共草原,
无须马革裹英灵。
这就是邓稼先!
这就是“中国”魂!
(4)根据你的读书积累,在下面横线处是填上正确答案。
邓稼先是著名的___________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开拓者和奠基者,被称为_____________
2022-04-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不求甚解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         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         ;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            

6.依据课文内容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写的词语,顺序正确的是(     
①咬文嚼字 ②开卷有益 ③狂妄自大 ④豁然贯通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④③②
7.文章开头批驳了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
8.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文中列举诸葛亮的例子意在证明什么?
9.文章提出了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结合你的读书经验,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2022-04-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丢失的衣裳

王辉

①张嫂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身旁趴着宠物狗花花。忽然屋外风声骤起,天色旋即暗了下来。要下雨!张嫂赶紧放下毛衣,奔阳台收衣裳去。

②张嫂的手伸出阳台,正要将晾晒的衣裳往里拎,突然,身后咣的一声巨响,张嫂吓得手一哆嗦,衣裳掉下楼去。张嫂回过头来,见是茶几上的花瓶翻倒在地,花花正躲在墙角,用犯了错误的眼神望着主人。

③花花,你又闯祸了,等我捡回衣裳再收拾你。张嫂扬了扬手吓唬道。

④匆匆下了楼,却不见衣裳,附近转了一圈也没有。奇怪,也就一会儿工夫,怎么就没了,让大风卷上天了?张嫂嘀咕道,便顺着风继续找。

⑤不远处有个驼背老头,拎着一个蛇皮袋东张西望。张嫂看见他心里就来气。这老头是个拾荒者,租住在小区车库里,不仅古里古怪,还爱管闲事。张嫂记得有一次出门遛狗,自家花花也就在路上拉了点屎而已,别人都没吭声,就他叽叽歪歪,说什么要文明养狗啦,要讲卫生啦。张嫂本来就看他不顺眼,听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回敬道:你算哪根葱,也配管我?呸!抱起花花就走。

⑥张嫂怀疑是老头捡走了衣裳,而且就藏在那蛇皮袋里。但张嫂没抓到现行,不好随便搜,万一他已转移赃物反咬她一口就麻烦了。张嫂便指桑骂槐起来。骂了一会儿,见那老头装聋作哑,拎着蛇皮袋若无其事地走了。张嫂心里更来气了,哼,做贼心虚了吧!就提高嗓门对着老头的背影骂得更凶……

⑦为这事张嫂气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心里堵得慌,想去看医生,却忘了医保卡搁哪儿了,翻箱倒柜地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正急得团团转,听见咚咚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满脸汗水,气喘吁吁,看了看张嫂,又看了看手中的卡片,笑呵呵地说:就是你,这回准没错。张嫂正诧异,他把一个塑料袋,连同手中的卡片一并递给张嫂:这里面是你的东西,我在车上发现的,现完璧归赵,请你查验。张嫂疑惑地接过来,仔细一看,正是自己要找的衣裳和医保卡。张嫂很奇怪,问:你是出租车司机吧,我的东西怎么会落在车里?

⑧中年男子笑了笑,原来,他是位货车司机,从外地过来。昨天,他的车就停在张嫂楼下,巧的是那件衣裳不偏不倚正好掉进了他的车斗里,等张嫂下了楼时,车已开走;当晚他回家后才发现,拎起衣裳,还从里面掉下一张医保卡。他担心张嫂着急,便连夜送了过来。

⑨张嫂恍然大悟,连声道谢,说:我正要去看病。你是怎么找到我的?他说:是一个驼背拾荒老人帮我找到的。一开始我俩还找错了单元。

⑩他人呢?

⑪他跑上跑下帮我找了半天,找到后人就不见了。真是个古怪的好老头啊!

⑫张嫂心里咯噔一下,等男子一走,张嫂回过神来,赶紧往阳台跑,她又看到了驼背老人拎着蛇皮袋在小区慢慢地走着,既温暖又羞愧,心里似乎丢失了另一样更珍贵的东西,得赶紧找回来,便也匆匆下了楼。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第08期)

10.通读全文,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要下雨,张嫂去阳台收衣裳→______________→张嫂下楼找不到衣裳→______________→货车司机送还衣裳和医保卡→张嫂下楼找拾荒老人
11.读过此文,刘力文同学认为第⑤段画蛇添足,应该删掉。你同意这一观点吗?理由是什么?
12.第⑥段画线句对拾荒老人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骂了一会儿,见那老头装聋作哑,拎着蛇皮袋若无其事地走了。
13.小说最后一段,当张嫂“又看到了驼背老人拎着蛇皮袋在小区慢慢地走着”时,为什么感到“既温暖又羞愧”?
14.小说以“丢失的衣裳”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2-01-13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8讲 小说阅读-【寒假自学课】2022年九年级语文寒假精品课(部编版)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注释】①颀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③徇:追求。④假:看待、对待。③人主:君主。⑥毁誉:毀谤和称赞。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又何
(2)小大之
(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
(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17.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
18.【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
2021-06-18更新 | 1083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宋代]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9.词中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2-04-0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1. 题目:以《春天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1)题目具有开放性,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自己想到的全列出来,然后再从中确定写作重点。(2)从题目看,可以灵活选择文体。比如,可以以写景或抒情为主,也可以进行议论,或者虚构一个故事等,要力求有创意。(3)注意表达上的创新,丰富的词语、多样的句式、恰当的修辞等,都可以为文章增色。
2022-04-03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作文。

有一种竹子,它用了四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是从第五年开始,它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已经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2021-06-30更新 | 743次组卷 | 10卷引用:青海省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选择题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94易误读常见字  常见易错字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名著阅读
30.65吴敬梓(1701-1754)  《儒林外史》
四、选择题
40.65选用句式
五、综合性学习
50.4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图表类  提炼与概括
六、现代文阅读
6-90.65马南邨(1912-1966)  立论文
10-140.65小说
七、文言文阅读
15-180.4人物传记类  历史事件类对比阅读
八、诗歌鉴赏
19-200.4辛弃疾(1140-1207)  词
九、作文
210.4全命题作文
22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