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广西 七年级 期末 2018-07-08 44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午(shǎng)   (liè)   目不园(kuī)
B.粗(zhuō)     (fèn)   忧心忡忡(chōng)
C.持(jīn)       (dì)     为人知(xiǎn)
D.拖(tà)        (pú)     人不倦(huì)
2018-07-0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漫步   笼罩   大庭广众B.闲暇   瞬息   天崖海角
C.狂斓   竹篾   千钧重负D.深宵   烦燥   语无伦次
2018-07-0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3.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刘锐是第一位驾驶轰-6K飞向远海的飞行员,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装备使用探路人。
B.求学的过程中,有欢乐也有泪水,同学的友谊时时温暖着你,但误解也可能不期而至
C.近日,不法分子沥尽心血地设置了各种陷阱引诱未成年人上当,我们要提高警惕。
D.《时刻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一书中说,青少年要锤炼品格,培养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
2018-07-08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在于语言是否华丽,而在于词语用得恰当、思想内涵深厚。
B.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它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规模。
C.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团委积极开展阅读经典,相伴美好生活。
D.网约滴滴快车合法化,并不意味着网约快车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就随之消失。
2018-07-0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5.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早晨妈妈问小明早餐想吃什么,小明说:哎呀,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别吵我睡觉!
B.同学分别依依不舍,小伟送给好朋友一支钢笔,说: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还请笑纳。
C.售货员劝阻要买烟的初中生小李,小李说:买什么是我的自由,管那么多干嘛!
D.你安慰伤心难过的同桌说:早知这样何必当初,活该了吧,不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也。
2018-07-0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6.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③①
2019-06-23更新 | 3073次组卷 | 73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7.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言文中称谓语非常丰富: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B.《爱莲说》的作者是南宋哲学家周敦颐,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C.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是作家杨绛在《老王》中的感慨。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2018-07-0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8.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围绕祥子还写了霸道的车主刘四,泼辣的虎妞,可怜的小福子,死亡线上挣扎的老马和小马,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老北京的世态炎凉。
B.《骆驼祥子》中祥子是个自由的洋车夫,他想拥有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从风雨里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
C.《海底两万里》作者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被人们称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D.《海底两万里》中我在海底散步时看到了光的曲折作用而形成的色彩缤纷万花筒似的美景,我把这种新奇的感觉用一种约定的记号告诉了康赛尔。
2018-07-08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紫外线辐射的三刺鱼为什么变得勇敢

韩俊杰

①最近,一项出自德国波恩大学演化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所的新研究成果发现:鱼类无法看见的中波紫外线能够改变三刺鱼的行为。

②利用三刺鱼的生殖洄游习性,相关研究人员从荷兰瓦登海域特塞尔岛获取亲鱼并带回实验室中繁殖,之后将人工孵化的三刺鱼后代分成不同组,并从28组具有亲缘关系的三刺鱼中选取样本,半数样本在自然光照下生长,另半数样本在人工增强的中波紫外线辐射下生活下生长。

③经过7个月的时间,研究人员发现暴露在中波紫外线辐射下生长的三刺鱼的体型显著小于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三刺鱼的体型。或许,暴露在更高水平中波紫外线辐射的三刺鱼需要并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修复损伤的组织。该论文第一作者威特推测道。

④在一个被分成三个部分的水族箱内,研究人员测试了两种三刺鱼的行为。水族箱的一端饲养着一条鳟鱼,另一端设置有人造水草为三刺鱼提供庇护,中间部分是三刺鱼的探索区。三刺鱼明显没选择逃离危险,而是向着鳟鱼转围然后又回来了。演化生物学莱克如是描述观察结果。鱼类会离开护所并接近未知的动物来测试其危险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令人惊奇的是,暴露在中波紫外线辐射下数月的小型三刺鱼在探索区停留的时间几乎是自然光照下生长的大体型三刺鱼的2倍。

⑤在研究人员看来,这种行为的出现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威特解释了其中一个可能性:经高强度中波紫外线施压的三刺鱼,能一鼓作气实施更彻底的危险性测试,以使自己随后能全身心地觅食。但也有可能是体型受到限制的三刺鱼个体本身具有更加的探索欲,因为潜在的危险信息对它们而言更具重要性。第三种可能性是体型小却是更敏捷的三刺鱼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鳟鱼是危险的捕食者,任何试探性的靠近都是徒劳,从而做出策略性的示警行为。

(选自《新发现》2018.02.01,有删改)

9.下列关于三刺鱼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三刺鱼暴露在鱼类中无法看见的中波紫外线中能够改变它的行为。
B.三刺鱼暴露在辐射下生长的体型大于在自然光照下生长的体型。
C.三刺鱼在鳟鱼面前没选择逃离危险,而是向着它转圈然后又回来。
D.三刺鱼在探索区停留的时间和它是否暴露在辐射下生长有关系。
10.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题目以设问的形式,交代了说明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⑤段加点词可能,强调一种推测,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C.文章按空间顺序,介绍了研究人员找到三种可能令三刺鱼勇敢的原因。
D.文章第④段划线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停留时间的数量关系。
1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一个被分成三个部分的水族箱内,研究人员测试了两种三刺鱼的行为。
B.暴露在中波紫外线辐射下的三刺鱼需投入更多精力来修复损伤的组织。
C.鱼类会离开护所并接近未知的动物来测试其危险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D.威特解释说:体型受到限制的三刺鱼个体本身可能具有更强的探索性。
2018-07-08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清代)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十岁余             金经
B.辈不能究物理   但手熟
C.康肃忿          则天下之事
D.反溯流逆上矣   拜蒙母
13.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沿河求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山门圮   尝射家圃
C.众服确论   市鞍马
D.石性坚沉   始学
1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语言言简意丰,如第①段写寺僧打捞石兽,用四个动词求、棹、曳、寻,就清楚地交代了捞而无获的结果。
B.善于叙事,故事奇异有趣,就石兽落水的打捞,作者写了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不同打捞方法,结局出人意料。
C.细节描写耐人寻味,如文中两处笑曰,生动鲜明地写出了讲学家的实事求是与老河兵的自以为是的特点。
D.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的兴趣所在,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是引出不可据理臆测。
15.把文言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018-07-08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日攘一鸡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攘(rǎng),偷窃。②或,有的人。③损,减少。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然后______
(2)今有人日攘邻之鸡______
1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非君子之道。
18.这个故事中偷鸡者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
2018-07-0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19. 学校开展主题为坚持训练艺娴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观点论述】欧阳修曾说: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充实而有余。写字只有熟练后才能产生笔势及神气,才可能形成风格。学校拟规定:学生每天坚持练习书法一小时。对此众说纷纭。你怎么看?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是教材中的故事,请将这个故事简要叙写出来。字数在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为了更好激励同学们,班长想撰写一幅对联,想出了上联,请你帮写出下联。
上联:学书须经勤和苦   下联:          
2018-07-08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声音

①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②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③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④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⑤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⑥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垃圾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⑦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⑧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⑨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⑩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⑪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肢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⑫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⑬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⑭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⑮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⑯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⑰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⑱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⑲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⑳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7年第10期)

20.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补充下面的变化过程。
(        )(        )→安静极了→(        )→百感交集
21.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加点词或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2)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2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意?
23.结合内容,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作为一名中学生,当身处顺境时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2018-07-0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以与      结缘为题,写一篇文章。
2018-07-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8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2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8,19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20.65字形
30.4成语和熟语
4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4简明、连贯、得体
60.65选用句式
70.65文学常识综合
80.65文学常识综合
二、现代文阅读
9-110.4事理说明文
20-230.4散文
三、文言文阅读
12-150.4日常生活类
16-180.4议论说理类
四、综合性学习
190.4图文转换  文段综合
五、作文
240.4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