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杭州市钱江、城东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 七年级 期中 2022-11-20 29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七年级一班同学开展记录“我的初中新生活”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完成。

小雨同学在日记本里记录了初中开学第一天的感受:我终于可以看到新学校了,心里好激动啊!几幢5层楼高的建筑物耸立在我眼前。在校园里见到最多的颜色就是绿色,那浓绿像是①zhù蓄了终年的绿意。校园是美丽的银河,朗朗书声是银河上回荡的②lín lín清波,老师踏着清波,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希望就从这里开始。

希望,是茫茫天宇间的一个闪烁的星宿,她使人飞奔驰骋,充满着诱惑。勇敢勤奋的人会想尽办法去摘取,使之成为自己的现实;懒惰蠢钝的人只会永远地张着大口,茫然地看着希望飞逝在别人的领空而不思进取。经过小学六年的锻炼,使我们都成为一个个战士,拿上我们的武器,整装待发,向新学期的目标冲击!

1.请帮助小雨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zhù ______     ②lín②________
2.小雨的语段中划横线句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同学们都觉得写得很不错。
3.画波浪线句有一个语病,请你帮小雨写出你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1-1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钱江、城东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4. 想到开学初的踌躇满志,小杭同学想出一副对联,可是只想出了上联,请你帮助他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上联:指点江山秋光满目
A.纵观山川江河秀丽B.激扬文字春意盎然
C.书载千秋宏图伟志D.博学笃志彩笔生花
选择题 | 较易(0.85)
5. 初中学习了两个月,同学们感到课本中的知识丰富多样,于是有了以下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请你选出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A.中国古代人在交流中经常使用敬辞和谦辞。敬辞如尊君、贵姓、惠存、高见等,谦辞有舍弟、拙著、寒舍、薄礼等。
B.《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引导下,走出了迷茫绝望,获得了新知和幸福。
C.《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著名的诗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繁星》《春水》等。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一起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合称为“四书”。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容易(0.94)
6. 名句默写。
开学两个月的学习,同学们在古诗文中欣赏美景,感受诗情,学习方法等。我们一起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欣赏“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的开阔平静,也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感受到“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的凄凉萧瑟;我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李白将关切之心寄托于明月的诚挚友情,我们也在李益笔下感受边疆将士们“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的思乡情切;我们也在《论语》中学习到“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的方法,认识到“学而时习之”的重要性。
2022-11-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钱江、城东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7.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③①
2019-06-23更新 | 3073次组卷 | 73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8. 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人物。
(1) 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根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2)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
(3)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
名著阅读 | 较难(0.4)
9. 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七年级的阅读书目之一是《朝花夕拾》。在“专题研究”环节,你们组选择的是“鲁迅的爱与憎”,请你选择以下篇目,结合其中的人物、事件具体谈一谈。(任选一篇或两篇即可)
备选篇目:《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琐记》   《五猖会》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文学作品阅读

那年母亲打月饼

(赵振华)

①时间总是趁你不留意悄悄溜走,转眼秋天已过去一半,回过头,挥别诗意的白露,向前看,秋分身着盛装,款款来到我们身边。

②秋分一来,早晨又多了些许凉意,推开窗,凉风迎面扑来,不禁打了个寒颤,遂增添衣服,漫步秋天小路,饱览秋之美丽。用心赏,这一季的风景别样美;慢慢行,这一季的心情,颇特别;细细品,这一季的思念最深情。然,临近中秋,秋日里的思念莫过于此节了

③小时过中秋,最渴望吃上月饼。那年,父母住在村里。村里还没承揽打月饼的商家,想打月饼只得去县城。母亲为了让我们弟兄四个能吃上月饼的心愿实现,过节前几天早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早上,大地还处于沉睡之中,她就和左邻右舍结伴而行,骑着自行车,驮着打月饼的材料(白面、胡油、白糖、果脯……)向相隔三十里的县城匆匆赶去。为的是排队排在前面,好在夕阳西下之前,月饼出炉,早点回家。而我们四个“馋猫儿”早已站在街门口,望眼欲穿。一见她回,一拥而上,每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抢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甜丝丝的月饼让我们大饱口福,香喷喷的月饼让我们口齿留香,感觉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了。而累了一天的母亲,看到自己孩子如愿以偿,满身疲惫早已抛之九霄云外……

④小时年幼无知,只享受着吃月饼,对母亲的辛劳似懂非懂,如今忆起,世上最爱你的人,最牵挂你的人,最关心你的人永远是你的父母。

⑤年复一年,中秋年年如此。

⑥光阴荏苒,我到太原上大学了。每逢中秋之时,母亲便把提前做好的月饼打包好,让父亲千里迢迢给我送到学校。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望着眼前的爹,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这哪里是月饼?分明是父母爱女之心,它比山高、比海深、比天阔……

⑦每当此时,我便把父亲安排在男生宿舍,因有几个老乡,沟通起来并不陌生。父亲乐观豁达,善于言辞,心地善良,男同学也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他。

⑧父亲每送月饼,只住一晚,此时的我,成熟懂事。每次别离,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总会热泪盈眶,而父亲也是回首相望,甚是不舍。

⑨每次父亲走后,心中挂念不已,便写信问之。父亲总是信中叮嘱:“吃好,喝好,钱不够了,爹给你寄,不必惦念家里。”虽是父女,也如知己。信中无话不谈,每次信到手中,如见其人,伴我前行;如闻其语,激我向上。就这样,父亲的来信伴我度过了在外学习生涯。

⑩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父亲虽为国家工作人员,但我血液里流淌的仍是农村人拥有的淳朴善良,有傲骨无傲气。当年毕业回老家找对象时,介绍者多也,有世家子弟,有官员子弟,但父母一直遵循门当户对,不敢高攀,唯恐我到了对方家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经过千挑万选,决定找一同行——平凡的人民教师。按当地风俗,结婚首年中秋节,婆家要给妈家丰厚的礼物。我们既不和城里人攀比,也不比村里人寒酸,我们仅选择适合自己回报父母的方式,除了给父亲一些钱外,月饼是必不可少的。

⑪父亲爱吃甜食,他吃月饼时,总喜欢倒上一杯开水,把月饼分开两半,边吃边喝水,等月饼吃完了,水也喝光了,总能协调一致。看着父亲惬意的样子,我的内心也无限温暖!

⑫时至今日,每到他的“节日”,我们祭拜他时,所带供品,必有月饼。

⑬自父亲走后,每逢中秋,仰望圆月,我总会遐想万千:广寒宫里嫦娥怀抱玉兔俯视人间,嫦娥定是思念后弈。天上亦是,人间何尝不是?我的父亲,今夜谁来陪?

⑭时光有去无回。如今,月饼还是圆的,但盒不再简素,馅不再纯粹,咬一口,都是花花世界的味道。如今,吃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平时只要想吃,各种各样的月饼随时随处便可买上。但儿时的那种快乐再也无法找到,儿时的那种遐想再也无法产生,儿时吃的那种月饼味道再也无法尝到……

(有删改)

10.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情节对父母的情感
小时候________望眼欲穿
上大学父亲千里送月饼________
结婚后________无限温暖
现如今我给父亲祭月饼________
11.第③段划线句子语言生动形象,请赏析。
一见她回,一拥而上,每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抢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12.选文中第②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13.小君和同学小峰对文章结尾段划线句子进行了朗读设计,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全对话。
小君:我们先确定朗读这个句子最合适的语气语调吧。
小峰:好的。我认为应该是______(A慷慨激昂 B.轻快愉悦 C.舒缓伤感)
小君:朗读时还要关注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小峰:是的。这句话中三处“再也无法”应该重读,因这样能够表现出_____________
14.第⑥段写:“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结合全文,想象此时“远方的娘”在想些什么。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远方的娘设计一段内心独白。(40字左右)(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
远方的娘心想:_____________
2022-11-18更新 | 293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钱江、城东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回顾历史,残奥会始办于1960年,源于对残障人士推广的运动康复训练法。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残酷的战争让许多年轻人成为残障人士。他们因为无法适应新生活、难以重返社会,有的人甚至选择放弃生命。在英国的一家医院,一位来自德国的医生——路德维希·古特曼将体育运动引入脊柱损伤康复训练,给患者带来希望。

③四年之后,荷兰退役军人也开始加入该医院的残疾人运动会。该项比赛演变为国际性赛事,当时英国与荷兰两个国家的13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这就是第一届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此后成立了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轮椅运动联合会,该赛事每年定期举办。1960年9月,在罗马第17届夏季奥运会闭幕两周后,来自世界23个国家的40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在罗马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此后,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改为每4年一次,并与夏季奥运会在同年举办。1960年的这届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第一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选自《环球时报》,有删改)


【材料二】

①为满足赛时残疾人服务需求,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组织编写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②《手册》共有四章。第一章以介绍基本理念为主,包括残奥运动及残疾人观、残疾分类、残疾人服务理念及无障碍设施等;第二章介绍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时应注意的礼仪、沟通技巧和服务技能;第三章结合赛会相关服务场景,分析残疾人特殊需求,并结合特定情况,提供创新思路;第四章介绍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各客户群中残疾人的主要类型和特殊需求,提供需重点关注的服务项目、服务水平和方式等内容。

③考虑到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客户群中包括一定数量的视力障碍残疾人,北京冬奥组委决定制作《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服务手册(盲文·大字)》,以方便残疾人获取信息,体现人文关怀,展现国家形象,留下独特的奥运和残奥遗产。

(选自《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发布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有删改)


【材料三】

①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英文全称(Beijing 2022 Paralympic Winter Games)字样及金、银、铜的盲文。奖牌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残奥会会徽,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中文全称(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字样。奖牌圆环上刻有13个点及运动的弧线。奖牌背面最外环镌刻获奖运动员的比赛项目名称。

②奖牌挂带采用传统桑蚕丝织造工艺,冰雪底纹上印有会徽、核心图形以及“Beijing 2022字样等。挂带选用红色,与中国春节文化特色相契合,表达对运动员的节日祝福。奖牌盒则以大漆和竹子为主要材料制作。整个奖牌既突出中国文化特征,又符合绿色办奥和可持续性理念。

③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奖牌象征着第13届冬季奥林匹克残疾运动会上运动员如群星璀璨,创造精彩。体现了中国天地合人心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同时,同心这个概念也与北京2008年金镶玉的形态和思想一脉相承,表现了双奥之城这个概念。

(选自《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奖牌》,有删改)

15.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来自德国的医生路德维希·古特曼在英国的一家医院将体育运动引入脊柱损伤康复训练,给患者带来希望。
B.材料二中的《手册》第四章,介绍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各客户群中残疾人的所有类型和特殊需求。
C.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奖牌盒采用传统桑蚕丝织造工艺,冰雪底纹上印有会徽、核心图形。
D.奖牌圆环上刻有13个点及运动的弧线。奖牌背面最内环镌刻获奖运动员的比赛项目名称。
16.请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17.小姗同学想了解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奖牌。请你结合上面材料,向她简要介绍,既要体现中国文化特征,又要突出“绿色办奥”的理念。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古诗文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行部:巡视州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⑤须:等到。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相而去(舍弃)
B.去后至(就)
C.伋辞之(感谢)
D.先一日(约定)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21.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22. 古诗赏析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注释】①濯(zhuó):洗。
(1)诗中的流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春的活力。
(2)有人说“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表现手法非常妙。你是如何理解的?
2022-11-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钱江、城东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九、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3. 在班级开展的“友情价更高”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小语发现同学小文热衷于交网友,总是趁双休日与网友长时间聊天,甚至背着父母通宵网聊。请你以小语的身份劝说小文,使他正确看待交网友的行为。
要求:60字左右,语言得体,有说服力。
2021-01-03更新 | 212次组卷 | 5卷引用:【新东方】 【七上 期中】 fy003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朱自清偏爱初春的花草,冰心钟情夏日的荷影,史铁生难忘秋日北海的菊花,老舍喜欢冬日里秀气的山和水。他们或是单纯地喜爱着草木荣枯的景象,或是因为一个人、一件事再也忘不了那朵花、那些树。

请你以“记忆中的     ”为题,在横线上填入一个人、一种植物或某处景物……,将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⑴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⑵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⑶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⑷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3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语言表达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30.65修辞手法  病句辨析与修改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选择题
40.85对联
50.8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70.65选用句式
三、名句名篇默写
60.94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四、名著阅读
80.85鲁迅(1881-1936)  《朝花夕拾》  把握人物形象
90.4鲁迅(1881-1936)  《朝花夕拾》
五、现代文阅读
10-140.4散文
15-17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非连续性文本
六、文言文阅读
18-210.65范晔(398-445)  刘义庆(403-444)  人物传记类  小说类对比阅读
七、诗歌鉴赏
220.4
八、语言表达
230.65简明、连贯、得体  劝说词
九、作文
24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