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 八年级 期中 2019-11-29 33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阅读与鉴赏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要塞(sài)          翘( qiào)首        沥(lì)青          鹤(hè)立鸡群
B.镌(juàn)刻     骤(zhòu)雨       黝(yǒu)黑        藏污纳垢(gòu)
C.胆怯(qiè)       悄(qiǎo)然       私塾(shú)        殚(dān)精竭虑
D.仲(zhòng)裁   桅(wēi)杆        教诲(huì)        摧(cuī)枯拉朽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各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落弟   咆哮   业已       和颜悦色
B.佃农   私塾   抑扬顿挫   入木三分
C.劳渌   崎岖   气宇       诚徨诚恐
D.愚顿   吹嘘   筋疲力尽   正襟危坐
2019-11-2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既然敌我力量悬殊,与其负隅顽抗,寡不敌众,不如撤退,以保全有生力量。
B.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C.节日的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D.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③①
2019-06-23更新 | 3073次组卷 | 73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作者鲁迅。文章描述了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医学教师藤野先生对“我”的关怀和“我”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B.《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C.新闻(消息)文体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倒金字塔结构式”是其最大的结构特点。
D.《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6. 补全下列古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柴门何萧条,________。(《梁甫行》)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黄鹤楼》)
(3)________,终岁常端正。(《赠从弟》
(4)________,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5)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钱塘湖春行》)
(6)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7)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鬼虽寿》)
2019-11-2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______________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标题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021-09-07更新 | 3671次组卷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透早的枣子园

林清玄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③“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
  ④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
  ⑤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⑥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⑦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⑨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⑩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⑪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⑫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⑬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⑭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⑮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⑯“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大种了,整天憨呆憨呆。”

⑰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注:“透早”是闽南方言,指清晨)             

(摘自林清玄《谈品人生》)

8.联系文本,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句子是:(       
A.文中开头写到妈妈的缝纫机,是为了设下悬念,吸引读者,引起下文对三十多年前妈妈用裁缝车陪伴我们度过艰苦童年的温馨回忆。
B.童年的我们都“透早就去采枣子”是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而且大家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的人,表达出孩子们对母亲浓浓的热爱。
C.本文采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通过作者的“一失神”主要回忆了两件与母亲有关的往事,一是:母亲为我们车衣服,二是: 我们为母亲摘枣子。
D.文中多次刻画母亲为了我们勤劳缝制衣服的画面,表达了母亲对孩子们浓浓的爱意。
9.赏析下面加线句子、词语的妙处。
(1)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文章内容,第5段中划线字“那个画面”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1.文中的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课文内容,至少列举三点。
12.作者说“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你有过类似的体会吗?请结合自身实践,仿写出你生命中两个类似的幸福镜头。
(1)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2)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在阅读旅程中拥有“心力量”

朱永新

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物质的发展永远会受到各种制约,精神的蓬勃才是不竭的源泉。毫无疑问,阅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智慧。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社会需要诚信,人们需要信仰。读书会让人知道世界的深奥,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础。阅读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创新创造。好的书会让我们更年轻、更有活力。读书,应该是一种挑战,向未知世界同时向自己智力的一种挑战。虽然批评式的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不过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与错误,而是为了创新创造。尤其对于研究问题与建构理论而言,阅读应该以学其所长为主。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探索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近视”“老花”等原因,或者“粗心”“马虎”等心理,让我们无法清晰把握这个世界。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本书里,每个读者所读到的,所汲取的,都带有个人色彩。每个真正用心阅读的人,总是能够在书中找到自己,从而通过行动,去寻找有意义的人生。

当然,读书需要循序渐进。不同的书会组成一个自然的阶梯,引导我们去攀登思想与智慧的高峰。所以,当我们被一本书阻拦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可以寻找另外更合适的书作为再次攀越这本书的阶梯。

没能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不妨从现在开始行动。即使不能以书为友,也应对阅读的好处有所了解,对爱书人、读书人保持尊敬。我们的古人对于书籍、阅读、读书人,都是尊敬的。在古代,连有字的纸张也不能随便乱扔。对这些保持必要的尊敬,本身就是对文化的尊敬,是一种修养。

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提高标准。读书也是思维与智力的体操。如果不能读一些有挑战性的书、能够刺激自我超越的书,很难有真正的成长。跳一跳才能摘智慧之果。同时还要注意读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在朱子24字读书法中,熟读精思是最主要内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很难真正把握书中精髓的,正如饮食,只有细嚼慢咽才能有补于身体。

虽然,现在很多人说书价贵,但毕竟还有公共图书馆和网上阅读等途径,对于想读书的人来说,不会因为没有钱而不去读书。把阅读当作像吃饭、睡觉一样的基本需要与日常习惯,对财力的要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读书,不是无奈的选择,不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光阴。最伟大的知识总是藏在最伟大的著作中,只有通过我们的阅读才能转化为力量。

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必然创造新未来。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阅读带有个人色彩。
B.阅读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C.批评式的阅读是不可取的,因为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和错误。
D.阅读可以成为一种习惯,它对财力的要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14.文章认为阅读能给人哪些“心力量”?
15.文章认为如何才能将阅读转化为力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小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6.解释加点的字。
(1)互相轩
(2)泉水
(3)大抵
(4)或坐
17.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断三处。
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猛浪若②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B.①大抵若②如再啮,石又再转
C.①作此夜②与朱元思
D.①胜第一②猿则百叫无
19.翻译下列句子。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20.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甲文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_
乙文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寨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征蓬”比喻 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七、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3. 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16个字以内)

(北京时间10月22日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著名科学家指出,在未来20年人类将可备份人类大脑包括所有记忆。62岁的获奖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已经推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计算机相关发明,包括声音识别软件技术。他说:“我相信在未来20年里,我们的血液之中将有数千纳米机器人,为我们的身体进行治疗,改善我们的体能,甚至能备份大脑的所有内容,就像在电脑上备份文件一样。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备份每种思想。

2020-02-09更新 | 145次组卷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4. 名著导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作者: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
(2)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______

九、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难(0.4)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②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③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④这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⑤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


(1)选文中有一处标点错误,它在第( )句,修改意见: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并写出修改意见。
( )句,修改意见:________
( )句,修改意见:________
2019-11-29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名句名篇默写
1
作文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语言表达
1
名著阅读
1
基础知识综合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写作
3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字音
20.65字形  常见易错字
30.94成语和熟语
40.65选用句式
50.65文学常识综合
二、名句名篇默写
6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作文
70.65半命题作文
四、现代文阅读
8-120.65散文  林清玄(1953-)
13-150.4杂文
五、文言文阅读
16-200.65山水游记类  吴均(469~520)
六、诗歌鉴赏
21-220.65王维(701-761)  诗
七、语言表达
230.65新闻稿  压缩语段
八、名著阅读
240.65文学常识综合  名著导读
九、基础知识综合
250.4病句辨析与修改  标点符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