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西片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安徽 九年级 二模 2023-05-20 10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1. 默写。
(1)毕业前夕,班长准备用古诗词表达临别祝福。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我们的友谊要如王勃所说“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打破时空的限制;未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有李白“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也要像辛弃疾那样直接表达爱国情怀和雄心壮志“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做一个乐观进取心怀报国之志的时代新人。
(2)古人写作手法需要学习。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两句与古代贤人相类比的手法表达了对陋室的赞美之情;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波光月影的美丽。
2023-05-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西片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甲】翟买办赶将上去,问道:“秦小二汉,你看见你隔壁的王老大牵了牛在那里饮水哩?”小二道:“王大叔么?他在二十里路外王家集家家吃酒去了。这牛就是他的,央及6我替他赶了来家。”买办如此这般禀了知县。知县变着脸道:“既然如此,不必进公馆了!即回衙门去罢!”时知县此时心中十分恼怒,本要立即差人拿了A来责惩一番;又想恐怕危老师说他暴zào,且忍口气回去,慢慢向老师说明此人不中抬举,再置他也不迟。知县去了。

A并不曾远行,实时走了来家。秦老过来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执意了。他是一县之主,你怎的这样怠慢他?”A道:“老爹请坐,我告诉你。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甚么要相与他?……”

【乙】B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     )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     )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蒋刑房道:“这本城的官,并不是你先生做着。你只算去看看朋友,有甚么赏罚不明?”B道:“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     )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diàn。这个如何行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   暴zào(     )   (     )   官场之diàn(     )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若 因 既B.既 若 因C.若 既 因D.因 既 若
(3)以上两个选段均出自《____》。【甲】语段中人物A指的是____(人名)。【乙】语段中人物B指的是______(人名)。
(4)从A、B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上面的文段概括其形象特点,并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3. 为了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来加强阅读,濡須中学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李明设计了一则“读者须知”,准备张贴在图书馆的墙上,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找出并帮李明修改。

读者须知ㅤㅤ

亲爱的读者:

为了制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图书借阅环境,请你遵守以下规章制度

第一,不在馆内吃东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等。

第二,请将手机调为静音或震动状态、不要大声讲话

第三,不抢占座位,不挪动桌椅,不损坏图书,爱护公物。

濡須中学图书馆 2023年2月7日


①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
②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
③这则“读者须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
(2)刘老师是学校退休老师,已八十多岁,他今天到图书馆来借书。为了方便他下次借书,作为一名图书馆志愿者,你将会根据下面这个网络借书流程给他推荐一款最方便最合理的借书路径。为了怕他忘记,请你把最佳借书方法写下来交给他。(为了便于刘老师阅读,请你书写工整,表述简介明了又有条理)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官亦鸣

①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②曾听一位哲人说,天边新出的一抹云,是天堂新进的灵魂。抬头看那天边的云,不,那分明是逝去不久的母亲。那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云层中,清晰地变幻着一个胖胖的身影,依旧是那样一如既往地来去匆匆,依旧是那样地摇晃着身躯——那是岁月无情,给你留下的永恒。

③母亲是那个一年中最冷的清晨离我们而去的。远处隐隐地响着零星的鞭炮声,空气中已是充满了年的气味了。而我们最最亲爱的母亲却悄然闭上她那永远是透着暖暖春意的双眼,胖乎乎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睡非睡,憨态可掬的神情。她是睡去了吗?可四周悲怆的哀乐声和透骨的恸哭声却庄重地提醒着我们,母亲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懵懂中,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怎就不等我们回来。她是知道她的子孙们是要回来陪她过年并庆贺她老人家八十七岁华诞的。母亲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亲手做一锅红烧肉炖白菜豆腐粉条,看着里屋外间团团围坐在整整三张大圆桌旁的她的儿女们及儿女们的儿女们,她怎么就忍心去了呢?怎么说走就走了,仅仅差十一天啊!

④一位外国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人在离世的瞬间,体重减少21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21克。守着母亲的灵柩,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分明感到无形的沉重。从里到外的重,重得喘不过气来。是啊,母亲的双肩所承受的重,是我们几代人都承受不了的。望着似睡非睡的母亲的脸,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扶摇直上九天,飘忽在天边云端……

⑤母亲是农家女,十六岁离娘亲,为人妻,为人母。她深深地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半个多世纪的辛劳操作,如今她是功德圆满,仓满斗盈。她可以放心地去了,去会见她相生相伴了七十余年的爱人——我们的父亲。去把她一生的喜忧恨爱之情,十七年的别夫相思之意,美美地相倾相诉。看那云层后面的影子,竟是大步连天,急不可待的了。是的,那云层深处,有着另一个灵魂在等她,那是离我们而去十七年的父亲。母亲是轻松的,快乐的,一如七十年前坐花轿上路般的轻松,快乐。

⑥英国一位超心理研究者曾说:“灵魂可呈现为实体的,栩栩如生的,有时可投下一片阴影或是遮住一盏灯……”我相信,母亲的灵魂是栩栩如生的。看那天边的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分明是半透明的,甚至真的投下了一片阴影。

⑦此时,我想,那天边云层里的母亲的心里,是喜悦的。那轻轻舞动着的身影,便是证明。因为她看见了子孙们个个鲜活如出水芙蓉,楼房前停放着私家小车,她可以告诉父亲,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再也不用了;看着我们个个衣着时尚,皮鞋锃亮,天天像过大年一样,她可以告诉父亲,再也不用在腊月里的晚上,一个纳底,一个做帮,缝洗浆补,直忙到大年三十才能个个穿上新衣新鞋。此时的母亲,肯定笑得比那时更暖,更轻松。

⑧这样想着,看着,突然发现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变成了一抹淡淡的玫瑰红,并向大地投下了一片暖暖的光。噢,我明白了,母亲是知道灵魂有时能遮住一盏灯的。此时的她,唯恐遮住了那一片暖暖的阳光。她知道她的子孙们分散在五湖四海是多么需要阳光,于是她匆匆地走了。

⑨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幻化成一片玫瑰红,暖暖地……

4.结合第④段文字,解释画线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
(2)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
5.文中母亲的平凡和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6.结合全文谈谈“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7.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结合全文内容,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续写两句话。
母亲是幸福家庭的支柱,操劳一生,最后化为一抹云彩;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历来把的教育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从古至今,美育不仅受到高度重视,而且在历史积淀中呈现出鲜明的东方文化思维特征,成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行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

美育是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既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在今天看来,我们提倡美育,实际就是让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应有功能,使人从审美感受中获得解放,通过审美提升自我,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例如,以高校博物馆为载体的美育实践,既可以让学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感受中华民族艺术之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又可以帮助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完整人格,提升整体素养,进而使其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15日)


材料二:

柏拉图认为:美不是美的具体事物,美是理念,是美的具体事物所以美的原因。他这段话,乍看起来,似乎有点绕口,不明所以,实际上说的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的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美观。柏拉图所谓的美,是指一切美的具体事物共同具有的规定、性能和组成部分,是指接触美的具体事物的人产生美感的原因,是指美的具体事物所包含的不可被人感知但可被人知道的抽象事物。

(摘编自“澎湃政务”2022年10月29日)


材料三:

在青少年的审美教育上,过去一直由学校扮演主要角色,但审美是具有实践性的认知活动,日常生活才是美学的根基和寓所。因此,审美教育应鼓励引导青少年在饮食起居、服饰妆容、乐舞书画、游学娱乐、礼尚往来、民俗节会等日常生活中感受美、认识美,提升对美的鉴赏力、领悟力,培育健康的审美趣味。

现代社会,消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对青少年的消费观、文化观、道德观甚至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审美的世俗化、物化容易产生病态畸形的审美趣味。目前学界对青少年审美消费的研究似乎滞后于青少年的审美消费实践,因此我们呼吁学界加强研究,将青少年的审美消费置于中国社会复杂的历史和现实语境中进行考察,尽快明确其运行逻辑,构建起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审美消费体验模型,引导青少年形成新的审美消费潮流。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6月8日)


材料四:

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不妨从教育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开始。当代中国,各种艺术形式和多种艺术风格碰撞交汇,琳琅满目。在冬奥会场馆,可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欣赏丰富多彩的中国元素;透过敦煌壁画,可以感受中西文明交融的历史,体会不同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年轻人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学传统中,古代先贤们将优秀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融入美学的内容与形式之中,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呈现出来,感染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赓续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摘编自杨帆《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历来高度重视美育,把美育教育视为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
B.柏拉图所谓的美指审美观,即审美对象对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反应。
C.病态畸形的审美趣味的产生,与审美的世俗化及物化有着密切关系。
D.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作品中融入了古代先贤们的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
(2)请围绕“美育”,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3)请指出材料四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审美自信?请结合材料说出三点建议。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注】①制:制定,设置。②产:产业。③畜(xù):饲养,养活。④乐岁:丰年。⑤之善:致善。⑥轻:容易。⑦赡:足够,充足。⑧奚暇:怎么顾得上。奚,疑问词,怎么,哪有。暇,余暇,空闲。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而去之       委:       ______
②寡助       之:       ______
③必使仰足以父母       事:       ______
④故民之之也轻       从:       ______
(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3)【甲】【乙】两文在观点及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试结合两文作简要分析。
2023-05-2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西片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10.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今年十大流行语,躺平列入其中。解释为:躺平本指平卧,引申指休息。如今不少人口头挂着的躺平多指一种不作为”“不反抗”“不努力的生活态度,以此为生活理念的群体即躺平族,面对各种压力选择一躺了之。其实,许多喊出躺平的年轻人,并非真正躺平,他们只是在用自嘲的方式反抗当今巨大的生活压力、高度内卷竞争。应该讲,这样的解释,顾及两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微语录: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一位作家也说过: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此言甚是。非常努力,非常勤奋,学习就能得心应手,劲头十足,并能实现良性循环。

请根据上述材料,以“防止躺平”为主要内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1)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基础知识综合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65词语  吴敬梓(1701-1754)  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三、综合性学习
3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标点符号  通知  流程图
四、现代文阅读
4-70.4散文
80.65非连续性文本
五、文言文阅读
90.4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六、作文
100.65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