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西 九年级 期末 2024-02-04 7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

经典诗文,经千年淘洗,熠熠生辉,历万世磨砺,字字珠玑。在同学们的朗诵中,我们仿佛看到广袤无垠的土地,银装素裹的北国,看到四月早天里的云烟,百花冠冕的     )婷,看到云的流盼,树的摇     )……经典诗文里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诵读中传承文化、了解传统,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二)

朗诵是一种细腻、高级的有声语言艺术,能濡养人的精神。朗诵者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能独立分析文学作品;朗诵者也要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掌握普通话发声技巧,善于处理停顿与重音,准确运用语气语调;朗诵者还要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艺术修养,要有优美的语音、端庄的仪态、丰富的表情。

1.阅读语段(一),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摇yè(     )                    (2)(     )
2.语段(一)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画线的词语。
(1)磨砺                                 (2)濡养
4.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典诗文,经千年淘洗,熠熠生辉,历万世磨砺,字字珠玑。
B.在诵读中传承文化、了解传统,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C.朗诵是一种细腻、高级的有声语言艺术,能濡养人的精神。
D.朗诵者要有优美的语音、端庄的仪态、丰富的表情。
5.以下设计的朗诵脚本,在停顿、重音等方面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语调高昂,表现北国雄伟壮丽的景象。
B.“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语调深情,表现对总理的崇敬与怀念。
C.“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语调上扬,表现欢快的心情。
D.“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语调舒缓,表现充满爱意和温暖。
2024-02-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6.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作者名句赏析出处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表现诗人坚定的信心,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行路难》
韩愈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念。表达诗人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_____
毛泽东山舞银蛇,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以动写静,写出白雪覆盖的高塬上壮丽的景色。《沁园春·雪》
杜甫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白露既降,天气转凉,借月思乡,徒增悲伤。《月夜忆舍弟》
_______________,到乡翻是烂柯人。引用典故,表达诗人对故友的怀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以浅显通俗的比喻,表达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无题》
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乎!假托古圣立言,点明全篇的主旨。《岳阳楼记》
2024-02-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学海无涯乐作舟,乐学是获得更好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

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知道偏重理性,你是你,我是我,只是被动学习知识,不能把握自如;喜欢则触及情感,发生兴趣,喜欢学就学,不喜欢就放弃,不能长久;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学习起来非常投入,几乎陶醉,学习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正如《论语·雍也》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所说学习的最高境界,即乐在其中。

乐学,是人生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以学为乐就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回到母校,看到校门口挂着一条写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横幅,坚持把它拿下来,并将改成了,重新写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可见,杨振宁教授也认为要攀登知识的高峰,乐学是更好的途径。

乐学拓展人生的宽度。庄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人短暂的一生中,如何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转化成生命的厚度和高度?乐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了真正热爱的东西,以学为乐,乐在其中,乐学致远,人生就有了宽度。

(作者:王鹏,选自《格言》2023年第8期《学海无涯乐作舟》,有删改)


【材料二】

沈燮(xiè)元是谁?南京图书馆古籍专家,他潜心治学,毕生精力都奉献于古籍保护事业。这是一份清冷的工作,他淡泊名利,默默无闻了大半辈子。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沈燮元担任《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主编,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没有电脑的年代,全凭着手写脑记和专业积累,将十几万张零碎、难辨真伪的卡片信息梳理完成,整个编纂工作耗时18年……这位眼中有光的少年感老人退而不休,以馆为家,年近百岁时还在做上班族,风雨无阻,每天坐公交车到图书馆读书、研究七八个小时。这份精益求精的细致、求真务实的专注与日复一日的坚守,放在当下愈显珍贵,愈加令人敬仰。

择一事,终一生。择一事是心态与信仰,终一生是恒心与坚定。这样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一生笔耕不辍的译痴许渊冲,默守书斋,让西方人认识了李白、杜甫,认识了《诗经》《楚辞》,94岁才为人所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从繁华旖旎的都市走向黄沙火漠,用爱和生命守护莫高窟五十多年,古稀之年才走进公众视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付出,让文化的传承有了载体,让文明的传播有了支点。

(来源:新华网2023年3月30日,有删改)


【材料三】

知识学习没有捷径。越是以功利的心态接触知识,越有可能是浅尝辄止、得不偿失。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在于其持续不断地努力,想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就需要经受一万小时的锤炼。无论这一标准合理与否,都至少表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任何事物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培训班的虚假宣传固然有错,但更应探究的是人们为什么会心甘情愿、接二连三掉入坑里。三天走上知识变现”“七天速成某领域,此类培训班之所以能够赢得市场,不正是看准了社会中的浮躁风气和求职者急功近利的心态吗?

(来源:红网2023年03月31日,有删改)

7.下列表述,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A.杨振宁教授的苦改乐,一字之变可见乐学是攀登知识高峰的更好途径。
B.沈燮元、许渊冲、樊锦诗的事迹都能体现求知者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C.格拉德威尔阐述的“一万小时定律”是成为某一领域专家的必备条件。
D.乐学与坚守事业,既需要个人的兴趣也需要积极的心态与坚定的信仰。
8.下列对三则材料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画横线的三个句子是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逐层论证。
B.【材料二】所列举的事实论据可证明“知识学习没有捷径”的观点。
C.【材料三】中加点的“有可能”三个字删除之后,语言更加简洁明了。
D.三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说理,论述充分令人信服。
9.针对【材料三】某些培训班宣传标语中提出的“三天走上知识变现”“七天速成某领域”的观点,请你进行反驳。(要求:有理有据,80字以内)
2024-02-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满茅草的土地

蒙福森

老高气冲冲地走进小喜家。

②“哎呀,三叔,你咋四来啦?啥时候回来了?小喜抬头看见老高,十分意外,惊讶地问。

③“我再不回来,我的地不知道被你糟蹋成啥样子了!老高的话里夹枪带棒,语气中满是火药味。我问你,好好的地为啥不种庄稼,长满茅草了?

④“长草咋啦?长草不行吗?你把地租给了我,我喜欢地上长啥就长啥!小喜抬高了声音。

⑤“地是用来种庄稼的,长满茅草就不行!老高气愤地说。

几年前,老高的老伴儿去世了,儿子不放心他一个人在乡下老家,接他到省城去住,家里那几亩地就租给了小喜。老高一辈子种惯了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跟土地的感情甚至比对老伴儿还要深。老高人在城市里挤来挤去,魂却在乡下游荡。他喜欢家乡淳朴的邻里关系,喜欢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河,喜欢那散发出泥土气息的土地和郁郁葱葱的庄稼。最初,老高几乎天天做梦、梦见一望无际的田野,梦见小桥流水竹木掩映的村庄,梦见自己在挥汗如雨地收割庄稼……很多个夜晚,老高醒过来,泪湿枕巾,唏嘘长叹,辗转反侧。

有一次,老高到城郊去,他看到一个已经拆迁的村庄。村民们已经搬走了,村里只剩下断墙残垣和光秃秃的树木,以及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枯黄的杂草。一条被遗弃的狗,骨瘦如柴,孤独地立在村口。看见老高走过来,它有气无力地吠叫起来。那一刻,老高触景生情,潸然泪下,蹲在地上很久起不来。

恰好,儿子要回家乡的县城办事,他就跟儿子的车回来住几天。

老高一回乡下老家,顾不上旅途劳顿,顾不了满院杂草丛生、墙壁潮湿泥粉剥落,甚至水也不喝一口,立刻扛着锄头,到他的地里去了。

野外,阳光明媚,云淡风轻,田野里正抽穗扬花的水稻和花生玉米葱茏翠绿,像绿色的地绵延到远方,一望无际。城市里,哪有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色!老高兴奋得像一个孩子,踩着曲曲折折的田间小路,扑鼻而来的是泥土和庄稼散发出来的清香气息。他高声唱起了家乡小调:一座座山岭哟一道道川,一条条溪水哟流山涧,一簇簇高粱哟红霞染,金灿灿的水稻哟醉心田……

可等老高走近了他的地时,却看见土地已经荒了,长了一地高过人的茅草。又高又密的茅草,与四周绿油油的庄稼相比,分外惹眼。

老高气冲冲地来到小喜家。他要收回他的地,不租了。

小喜说不过老高,便拿出租地合同:三叔,你看看,你的地租给我了,这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你可不能反悔!

老高瞄着上面他一笔一画的签名,眼前浮现出又高又密的茅草,想起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枯黄的杂草,猛地夺过租地合同,三下两下就撕得粉碎。

⑮“三叔,你……小喜望着满地碎纸片,像被人掐住了喉咙,说不出话来。

老高留在了乡下,他离不开种了一辈子的土地。

老高的儿子找到我,想让我劝说他爹离开老家,跟他去城里享受幸福生活。我反复劝说,费尽唇舌,老高始终没有答应。我又一次来到老高的地里时,看见他正挥汗如雨地忙活着。

老高的背影融入秋日的夕阳下,满头白发被晚霞染得一片灿烂。

(来源:《广西文学》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0.小说讲述了老高与土地的故事,请根据提示,按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
老高去省城,①______ 老高回乡,发现土地长满茅草——老高去小喜家,②______ ——老高留在乡下,③______
11.老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
13.文中“长满茅草的土地”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者在结尾处着力刻画老高的背影有何深意?
2024-02-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以乐观豁达的情绪贯穿始终,给天下分别之人以慰藉。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抒发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写出自然规律。
D.整首词情景交融,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5.阅读链接材料,并与《水调歌头》的画线句进行比较,分析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追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2024-02-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喜雨亭记(节选)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注释】①弥:整、满。②忭:欢乐、喜悦。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临于泉上者/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B.若夫日出而林霏/淫雨霏霏,连月不
C.朝往,暮归/凿池其南
D.醒能述文者/亭雨名
1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环滁皆山也”5个字领起,犹如全景镜头,描述了滁州的地形特征。
B.甲文作者描绘景色,从西南诸峰到酿泉再到琅琊,最后定格醉翁亭。
C.甲文的画线句既写出了春夏的景物特点,又蕴含着事理的逻辑关系。
D.“志”指用文字或标记符号记下来,乙文“志喜”是纪念喜事的意思。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19.你认为下面哪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佳?为什么?
(1)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作亭者,山之僧智仙;名之者,太守自谓。
20.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以下两段描写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场景一: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场景二: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2024-02-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1. 帮助同桌将《艾青诗选》的读书笔记补充完整。
在20世纪30年代,艾青面对民族苦难,身处黑暗,仰望光明,他用笔描写困境中的中国,以太阳寓______,代表作品有《向太阳》;以黎明寓希望、未来,代表作品有《______》;以土地寓______,代表作品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2024-02-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2. 为班级制作“读书方法指导”卡片。
读书方法《水浒传》
把握题材特点早期长篇白话代表,《三国演义》属历史演义,《西游记》属神魔小说,《水浒传》属______
了解艺术手法小说采取先分后合的______结构,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人物故事,后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人物个性鲜明,如鲁智深性情急躁、粗中有细,李逵______
体会语言风格小说语言______,如“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2024-02-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3. 请用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书籍的热爱,分行写下,不超过六行。
2024-02-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路上的泪水和欢笑、误解和温暖、挫折和成长……化作一束束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照亮了我们的前路……


改为:请以“照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并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自定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024-02-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名著阅读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50.65词语  成语和熟语  病句辨析与修改  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读(节奏、停顿)
二、名句名篇默写
60.65文学常识综合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现代文阅读
7-90.65议论文  非连续性文本
10-130.65小说
四、诗歌鉴赏
14-150.65苏轼(1037-1101)  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16-200.65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六、名著阅读
210.65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220.65名著导读  《水浒传》  内容概括,主旨把握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七、作文
230.65小作文
240.65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