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1课《社戏》 课时同步练
全国 八年级 课后作业 2020-02-22 255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慢(dài)        (dàn) 潺(chán)
B.掇(cuān)       (shěng) 辈(háng)
C.水(fú)          树(jiù) 旺(xiāng)
D.家(juàn)       (gē) 船(diào)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觉查     缈茫     家醅     翻筋B.疏朗     豆荚     一折     白蓬船
C.朦胧     蕴藻     屹立     向午D.赤博     竹蒿     叉港     一瓢水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各句中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中常有使人眼前一亮的“孩子”形象,如《皇帝的新装》中说真话的孩子,《社戏》中那一群活泼淳朴的少年儿童,他们身上,往往闪着人性美好纯真的光彩。
B.《社戏》一文重点写了“我”的童年趣事,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等。
C.散文《社戏》的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我”(即“迅哥儿”)与外婆家乡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
D.《社戏》的作者鲁迅围绕中心事件“看社戏”,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作品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和无私。
2020-02-21更新 | 2047次组卷 | 2卷引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1课《社戏》 课时同步练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4. 下面是某同学习作中的一个片段,有两个错别字和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帮助改正。

初中时,我对《社戏》是了解不深的。但课文里乘船观戏的插图,却给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条小船沿着潺潺水道,穿梭于古老而悠长的水巷。于是从那时起,梦里水乡就时时招唤着我。如今我终于来到社戏故乡,一睹她的风彩。


(1)改正错别字: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试结合《社戏》一文拟写对联。(只补全下联)
上联:月夜行船观社戏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6.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B.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社戏》选自小说集《彷徨》,文中能连翻四十八个跟头的铁头老生属于戏曲四行当中的角色。
D.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为新文学运动奠定了基石。
2020-02-21更新 | 2074次组卷 | 2卷引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1课《社戏》 课时同步练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了。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7.对文中第②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B.描写了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丽景色用以衬托船航行得快,表现出农家孩子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行的速度及“我”在看戏前急切而愉快的心情,表现“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8.对选文第③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9.第③段中“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一句不是一般的语序,目的是(       
A.朗读时有音节感,有力。B.强调最后的两个形容词。
C.不至于写成太长的句子,长句难懂。D.突破老格式,进行大胆创新。
10.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11.选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12.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3.请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辅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14.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中刻画了一位关爱孩子、无私、有教育智慧的母亲形象。
B.文章第①、②自然段分别选用了古人的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意蕴。
C.母亲捡月饼屑子吃是因为她并不喜欢吃沙甜的,月饼皮又脆又酥。
D.三十五年后,我看到女儿对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心里是愤怒的。
E.母亲对我偷吃月饼的行为没有责怪。这正体现了她的宽容。
15.一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一个让朱自清泪流数次的肥胖背影,都让我们感受到父母探深的关爱。请比较本文作者和《背影》中的朱自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2020-02-21更新 | 761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1课《社戏》 课时同步练

六、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某班将开展以“津城换新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为了让津城的夜晚更加明亮、美丽,天津市把深入推进“城市亮化工程”作为市容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一步完善城市照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街区、道路增设了功能性照明设施,优化了广场、桥梁、临街建筑的景观性照明。

【材料二】为了使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洁净、卫生,天津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生活垃圾的清运管理工作,对城区老旧公厕集中进行了改造提升,还加大了封闭市场建设、道路保洁维护、排水系统修缮等工作的落实力度,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净化进程。

【材料三】2018年,天津市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通过加大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体系、创建“明厨亮灶”餐饮示范单位等措施,保证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

【材料四】       

天津城市绿化情况统计表

时间

绿地率(百分比)

人均绿地面积(平万米)

2015年

33

10

2016年

35

12.2

2017年

39

15.6

16.上面四则材料中与“津城换新颜”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______
17.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往市容建设过程中,做了哪些方向的工作。
2018-06-19更新 | 1640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4
基础知识综合
1
语言表达
1
现代文阅读
2
综合性学习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20.85字形
30.65作家作品
60.85文学常识综合  作家作品
二、基础知识综合
40.85字形  病句辨析与修改  搭配不当
三、语言表达
50.65对联
四、现代文阅读
7-110.65鲁迅(1881-1936)  小说
12-150.65散文
五、综合性学习
16-170.4文段综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