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范仲淹(989-1052)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61 题号:1191348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增其旧____________
(2)暮冥冥____________
(3)则有去怀乡____________
(4)忧谗畏____________
(5)斯人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也是“忧”。他们“忧”的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
4.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适:嫁。②昃:zè,太阳偏西。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乐而乐(后:在……后面)
B.感泣母(辞:不接受)
C.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
D.二岁而(孤:幼年丧父)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     遂大通六经
B.或异二者之            每以天下己任。
C.必曰                      如土石何
D.则何时而乐耶        有志于天下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表达方式的运用来看,甲文以议论抒情为主;乙文以记叙为主,叙议结合。
B.甲文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乙文以散句为主,语言简洁有力,一气呵成。
C.甲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乙文叙述了范仲淹的身世与刻苦求学的情景,表现他少时就有心忧天下的抱负。
4.翻译第Ⅰ卷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2021-03-22更新 | 1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关于词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比较辨析词义,“浊浪排”的“空”与“ 而或长烟一”的“空”语义相同,都解释为“天空”。
B.借助偏旁释义,“沙鸥翔集”的“集”偏旁为“隹”,意为短尾鸟,推导出“集”的意思是鸟停息在树上。
C.通过语境推导词义,“春和景明”中“春和”指春风和煦,由此可以推出“景明”的意思是景色明媚。
D.以今证古,理解词义,“制度”在今天意为法令、礼俗等规范,那么“旧制”可理解为旧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①段交代作记的缘由,其中“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八个字高度概括了滕子京在巴陵郡的政绩。
B.“衔远山,吞长江”描写了洞庭湖的大观胜览,“衔”和“吞”极具表现力,写出洞庭湖水气势磅礴的特点。
C.第③段写暗景,浓郁雄浑,第④段写明景,清丽明快,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悲”和“喜”的感情。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明了古仁人心中已无悲喜,唯系天下,这句话画龙点睛,点明全篇主旨。
4.下面【链接材料】是古代名人对《岳阳楼记》的评说,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如此评说的理由。
【链接材料】

北宋诗人陈师道《后山诗话》: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

2023-11-21更新 | 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异二者之为                       (2)天下之忧而忧
(3)而好                              (4)以族人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人生信条,请联系乙文,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4.读孟子的这句话,结合【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有学者认为:范仲淹的忧乐思想不仅是对孟子忧乐思想的继承,更是一种发展。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与认识。
2023-12-09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