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三国 > 诸葛亮(181-234)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1 题号:1266626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①权:指孙权。②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③当涂:当道,当权。④掌事:掌管政事。⑤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诫子     书:
(2)淫        慢:
(3)年与时     驰:
(4)        大: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甲文中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___字,对比鲜明。乙文中孙权耐心劝导吕蒙要多读书,他的劝导方法是__
4.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曾国蕃家书(节选)

世家子弟最易犯字、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驰,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注】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那陌。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                  广: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
(3)见乡人则其朴陋            嗤: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3.【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________”四字比喻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_____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住,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______”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2022-09-05更新 | 8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注】①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②文理;文采和道理。③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④扳(pān):同“攀”,牵,引。⑤环谒:四处拜访。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达到
B.非学无以广才          广:广阔
C.将复何及                 复:又
D.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渐渐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4.(1)甲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乙文证明明了甲文中的哪一观点?(用原文语句回答)
2023-12-29更新 | 11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家贫,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诫子/以获画地学
B.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
C.夫君子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
D.死也/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3.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5.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2020-07-22更新 | 6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