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72 题号:13577190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着,知仆之道焉。

《与元九书》


注释:①[仆虽不肖]我虽不贤。②[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所坚守的是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③[陈力]尽全力。④[雾豹]藏在深山的豹,与“冥鸿”均喻指隐退的贤人。⑤[出处]出,出仕;处,退隐。⑥[言而发明]用语言阐发清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以顺为
②仆虽不肖,常此语
③寂兮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天下惧   不思则罔
B.言而发明之则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C.妾妇道也   不闻天子
D.独行   不独亲
3.下面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景春非常崇拜公孙衍、张仪等人的雄才大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
B.【甲】文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
C.【乙】文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统领全段,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行事准则。
D.【乙】文提出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作观。
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翻译下面的句子。
(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2017-05-03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B.寡助之       至:极点
C.管夷吾举于       士:狱官
D.必先其心志       苦:痛苦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不胜       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B.劳筋骨,饿其体肤       如土石何
C.多助       已而细柳营
D.天下之所顺       自康乐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感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C.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文:凭借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能与之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常常容易灭亡。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段举攻城不胜和守城弃逃的例子,目的在于启发君主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B.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
C.乙文在论述人才的造就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在第一段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021-12-23更新 | 2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惠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微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行乱其所为   拂:
②出则无国外患者   敌:
③创业与守成   孰:
④常恐骄奢于富贵   生: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3.试析甲、乙两文在写作艺术特色上的异同。
2022-05-10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