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67 题号:1484442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③往:出征。④反:同“返”,返回。⑤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⑥放:放开,指解除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⑦阳:山之南,水之北。⑧阴:山之北,水之南。⑨一寸而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⑩不难:不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之久而不去        睨:____________
(2)以钱其口     覆:____________
(3)遂     得:____________
(4)不亦     过: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甲】文作者详写卖油翁“酌油”情节的原因是什么?
4.管仲、隰朋的经验与卖油翁的技能有什么相通之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欧阳公:即欧阳修。②构:搭建。③直:当,临。④吾君:指皇帝。⑤无为:清静自然。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伛偻提携
(2)太守之其乐也
(3)醉且劳矣
(4)乃公寄于此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
B.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
C.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
D.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曾巩说:“公之乐,吾能言之。”请简要分析两篇选文中欧阳修“乐”的内涵。
2022-12-07更新 | 11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B.醉翁之不在酒                  意:意趣
C.之者谁                       名:命名,名词做形容词
D.云而岩穴暝                    归:聚拢
2.下面的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3)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本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本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偶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2022-01-24更新 | 31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托,不可胜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因缘(                )          (2)不可胜(                 )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被三司使者常常当作是忧心之事。B.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忧心之事。
C.这成为三司使者常认为的疾病。D.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疾病。
3.文中“三司”的工作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士大夫们认为田元均有“德量”是因为他(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2020-01-21更新 | 2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